写给母校的寄语
时间:2009-10-20 10:45:09
信息来源: 谢联胜
点击量:
14岁至17岁肯定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我的这段时间就是在鄞县中学度过的。我在1986年考入鄞县中学高中部,1989年毕业。这些日子虽然距今已有十几年,但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宛如昨天。
鄞县中学一直是我记忆中的骄傲。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就在于她的师资力量,而母校,无疑在这方面,一直是领先于整个宁波地区的。高二时我选择了文科,王凤芝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教我们数学,但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却是她的管理艺术。她循循善诱,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始终能够朝着目标不懈努力。以我个人为例,在高一时我是害怕英语的,每次考试最高不超过75分,从高二开始,英语成绩没有低于80分,高三阶段每次英语考试基本上都在90分以上,高考时拿到了95分的高分。为此我付出的代价是和班上同学一起,每天开夜车到深夜一两点钟。去年我开始学习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参加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组织的全球考试,也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在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培训。我发现,现代项目管理中所谈到的一些管理知识和技巧,特别是团队建设,我们的高中班主任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运用过。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89年的高考中,全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50几个学生有48个考上大学,创下了鄞县中学文科高考的记录,张振鹏并摘取了浙江省的文科状元挂冠。
母校桃李遍天下,她一直让我眷恋的另一个原因是同学的情谊。89年毕业后我考入武汉工业大学,和我一起到武汉上学的还有严巍等,在武汉四年,客在他乡,自然互访频繁,而且也能得到母校更早时候在武汉高校就读的学长们的帮助。当我想考复旦大学研究生时,在复旦读本科的张振鹏给我提供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使我最终能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复旦。在复旦就读期间和毕业后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后,我也能不时碰到母校的毕业生,得到他们的帮助。
离开母校十余年,心中一直牵挂母校的发展和昔日老师同学的去向。毕业后我们班上同学曾在母校举办过一次聚会,当时因为出差未能赶上,事后问及聚会盛况,仍惋惜自己不在现场。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日益发达,通过网上建立校友档案已经具备技术条件。这样一个网上档案库,应该可按班级为基础的划分单位,由校友自行登录最新信息,然后可以按照班级、毕业后所在省市、所处行业进行检索。这样的网上校友档案库,不仅可以方便校友之间联络,而且能够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在学习和工作上提供帮助。
最后祝母校在新世纪如鲲鹏展翅,直上云霄,办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一流中学!
89届高中毕业生:谢联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