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名称:《中华茶艺》
二、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选修课程
三、教学材料:
本课程以《茶艺概论》作为教学参考,结合网络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适合普高学生的茶艺教学资料。
四、授课时间:二学期(每周1次课,每学期18课时)
五、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六、课程目标: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粹,通过教学使得学生能通茶史、识名茶、学茶艺、行茶礼,更好的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为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茶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茶史、茶价值的转变并了解茶树。
识名茶,通过教学掌握中国的六大基本茶类,并了解基本茶类的代表种类。同时让学生了解与茶相关联的知识包括泡茶的用水、泡茶的器皿及茶席设计等等。
2.能力目标:
品香茶,学生在掌握各类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品饮各类名茶,并使得学生能区分各类茶的优劣。
学茶艺,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泡茶基本程序,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
学制茶,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绿茶的制作方法,以北仑的三山玉叶为代表。
3.情感与态度培养目标:
了解中国茶文化,体会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学会团队合作创新,尤其是掌握北仑三山玉叶茶文化的特点,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开发出新的茶艺服务流程。
七、课程内容: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共分八个项目,加上评价与考核,共在36个课时中完成。
项目一茶学基础(3课时)
项目二中国产量最多的茶类——绿茶(6课时)
项目三中国第二大的茶类——红茶(6课时)
项目四中国独具特色的茶类——青茶(6课时)
项目五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3课时)
项目六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3课时)
项目七中国特有的茶类——黑茶(6课时)
项目八再加工茶——花茶(3课时)
八、课程实施:
本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相应理论知识同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为学生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九、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课堂参与与表现以及课后探究与应用;建立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如在绿茶教学结束后,每个学生穿着茶艺服装进行绿茶茶艺表演,利用摄像机对学生的展示成果用摄下来。通过教师评,同学之间互评,再通过录像回放,让学生自评,得出到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