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栏目

校选修课

主题栏目 >>校选修课

乡土文化中写作素材探究

来源:test01|编辑日期:2012-09-17 19:15:56|点击数: |发布:513

一、课程简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讲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那么在具体的高中写作教学中,笔者认为除了教会学生相关的写作知识外,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从承载乡土文化的各个物件、故事中寻找其与高中写作的契合点,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同学们写作素材匮乏的难题。
二、课程目标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对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论述中提出了“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和“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的要求,这就给教师的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第一,写作中一定要有素材。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素材应是广义的,它除了包含简单的一个个人物事例之外,笔者认为它更应该包含哲学、艺术等其他领域里的内容,比如乡土文化中的绘画、建筑、雕塑等。第二,运用的材料要新鲜。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尽可能去挑选一些经典的但却不经常为人所用的素材,比如中国乡土文化中的二胡、古琴、宁波汤圆、古桥等等;同时,对单个的素材又要尽可能地往它的深度和广度上去挖掘,彰显自己的个性解读。相信经过一个学期的积累,同学们一定能一定程度地改变写作素材方面的难题。
三、授课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人数为32人。
四、课时安排
共18课时
五、授课方法
l 教师讲授法;
l 互助交流法;以3-4人为以小组,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具有乡土气息的事物,包括其背后的传说、故事,以及名家为之而写的好的文章。教师维持秩序和引导。
l 课堂研讨法;以4-5人为以小组,探究其与高考写作的契合点,并以PPT和论文的形式加以展示。教师维持秩序和引导。
六、考核方法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
分值
备注
1
出席上课
点名
20
缺课、旷课20%以上(含20%)的,取消成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