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接到母校的来信,真是又惊又喜,五十年了,母校还能想到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几十年来,我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绩,更谈不上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大的贡献,感到很愧疚。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我的母校和母校的老师们,祝贺母校五十周年校庆。
记得自1959年夏离开母校后,40多年了,我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命运的捉弄或惩罚,我终究未能回母校看一看。可是,鄞县,那美丽的地方,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受启蒙和成长的地方,每当我想起我的家长,我就会想到您——我的母校。
能回家看看,是一个游子的梦想。在这四十多个春秋,无论我走到哪里,是到上海还是在北京读书,是在西南山区一家化工厂当工人,或站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的顶层还是站在地中海的岸边欣赏异园的风光,是漫步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校园里,是在课堂里还是在实验室里······,我不时地会从我的心中怀念起我的故乡我的母校。
我是在1955年从家乡的小学毕业后考入鄞县第一中学(邱隘中学,鄞县中学,现在的鄞州中学)念初中的。当时,那么大的一个县只有二所中学,就是东乡的第一中学和西乡的第二中学。解放前鄞县没有中学,要到宁波市里去读书,这对于乡村的孩子是不可想象的,一个乡里能有孩子念到小学毕业的家庭是不很多的,家长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解放后教育发展很快,很多乡村的孩子不但念完小学而想进中学,那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入初中要到学校去考试,而且录取率很低。我记得录取通知书是小学班主任老师送到我家里来的,我高兴得不得了。回想起来,以后考入大学和通过各式各样的考试,所感觉到的心里的兴奋和荣誉感都不能与当年考入鄞县第一中学相比。
当年的鄞县第一中学有一个用竹篱笆围成的长方形的校园,进校门是一条石板路,走几十米是办公楼,一座单层的飞机形的建筑物。右边是一个很大的运动场,有400米的跑道和篮球场。中间位置是一座二层的教室楼,后面是学生宿舍,再往左是食堂和饭厅,旁边有一条小河。在五十年代,中学有那么大的一个校园,有那么多的建筑和良好的教学设施,就是在上海也没有几所中学能与之相比,由于临近宁穿公路,多为来往人们所注目。
学生大都住校,那时还没有电灯和自来水,十二、三岁的孩子,生活开始自理,早晨起床后,到小河边刷牙洗脸,吃饭是八人一桌,晚上都到教室上自习,每个教室挂二盏汽灯。那时候,学习的课程很多,分得比较细,记得初三,期末考试课有十多门,有汉语、文学、三角、代数、几何、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农业基础知识,还有政治、体育和音乐。此外,还有农业劳动,每人要种一小块菜地,要参加社会劳动,如当年的大扫盲运动,晚上走几里路到农民家里教他们识字。那时候—五十年代,我们并没有觉得条件很差,生活、学习很艰苦,而是相反,我们都觉得非常幸福,非常愉快。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游玩,度过了终生不能忘怀的三年初中生活,我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意志、能力和毅力。我于1958年又考入高中,但是,到次年的暑假,我依恋不舍地在盛垫汽车站坐上开往宁波的汽车,转学到上海去了。就这样,我离开了您——我的母校,但是您当年的身影永远地留在我的心里。
五十年过去了,今日的鄞州中学已经与当年大不一样了,将来一定会更好,从她的胸怀中将走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我真诚地祝福您。
58届初中毕业生、59级高一学生:童身毅
2002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