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校友总会|编辑日期:2015-12-25 10:38:32|点击数: |发布:张雄刚
一缘:首长挑选警卫员,出生不好靠边站。二缘:部队选拔飞行员,眼睛不好未入选。三缘:潜艇专业挑人才,名额太少没实现。四缘:西安军电有名额,军转支书把我荐。
这是60届高校友任与鸿在2012年学校庆祝60周年校庆编写的《校事行纪》中的一篇回忆文章“四缘军魂梦”的开场白。任与鸿当年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三好学生,在学校党支部书记极力推荐下保送了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圆了他的参军梦。在党和部队的教育和培养下,他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从军校学员成长为解放军总装备部特种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成为国防战线上出类拔萃的人才,又有幸参加了三次两弹一星发射工程,并多次立功受奖,为国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任与鸿在回忆录中十分怀念当年送他上军校的校党支部书记,感谢母校老师的教诲和培养,他发自肺腑的说:“没有党支部书记极尽全力的推荐,便没有我的今天”。然而高中毕业50多年没有联系,不知这位伯乐人在何处。
而这位校党支部书记就是蒋光伟,1958年由部队转业到当时的鄞县中学,1962年又调离了。2012年鄞州中学60周年校庆,蒋光伟书记由儿子陪同到学校参加校庆活动,因身体原因提前离开了,他从校庆资料中看到了任与鸿撰写的回忆文章《四缘军魂梦》,便萌发了同任与鸿联系的想法,但是由于离开鄞州中学久远,没有熟悉的人员,加上年纪老了行动不便,给联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次偶然遇到范世海,记起范世海也是鄞县中学60年代毕业生,就和他谈起任与鸿《四缘军魂梦》的文章,文章中的感恩诚意深深感动了范世海,蒋书记委托他设法找到任与鸿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范思海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暗下决心,要迅速为他们建立联系。此后范思海多次奔波鄞州中学,查阅学校有关档案,找不到任与鸿的通讯地址,最后通过校友会了解到任与鸿在北京的住址和电话。于是范思海急忙打电话给蒋书记,电话无人接听,他既不在家,又不在医院。时值春节期间,难道他回山东老家了?范思海把蒋书记医院、家电号码告诉了任与鸿,要他自己联系,也没有接通电话。同时范思海又去宁波七中找老师询问蒋书记的去向。(蒋书记在七中工作至离休),也不知去向。 日子一天天过去,蒋书记还未联系上,范思海心急如焚。忽然一个念头就在脑海闪过,蒋书记会不会在女儿家?范思海就把电话打到他女儿家,终于找到了蒋书记。这样分别了52年的师生终于在相距千里之遥的北京、宁波通过电话联络上了。
2013年9月15日,任与鸿受学校校友总会邀请回母校给学生讲座之际,特意在范思海陪同下来到蒋书记休养的鄞州二院。任与鸿见到蒋书记,大步跨上前,紧紧握住恩师的双手,动情地说:“蒋老师,您老了!学生来看您来了!”师生紧握的双手,象一股暖流穿过胸膛。蒋书记满脸笑容:“岁月不饶人啊。”任与鸿说:“蒋老师您是伯乐,是您圆了我的军魂梦!在那时候,谈何容易啊!”蒋书记谦虚的说:“我不是伯乐,当时啊,国家百废待兴,最需要是有文化知识的优秀青年到部队去,你啊,表现很好,我责无旁贷的把你推荐上去,是为国家输送人才!” 接着任与鸿向恩师汇报了几十年来在部队大熔炉锻炼成长的过程,汇报了参加三次两弹一星发射工程的情况。步入耄耋之年的蒋书记,精神矍铄,不减当年解放宁波时的风采,点头不已,赞不绝口:“我从部队转业到鄞州中学,发现你这个优秀苗子,将你推荐上去,在你努力下成为国防事业上的栋梁之材,为我们学校,为老师们争得了荣誉,值得骄傲!”范思海感慨地说:“蒋书记慧眼识英雄,有你这个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
师生相聚,蒋书记特别高兴,又叫来了家人一起共进午餐,并用相机拍下了这一难忘的等待了50年的珍贵瞬间。
“相见时难别亦难”,共叙师生情谊后,大家互祝珍重。互相道别,任与鸿在以后几天时间,又找到并拜访了班主任虞玲芳老师,圆满地完成了访校寻师的任务。
(范思海、朱积堂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