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红辉|编辑日期:2012-11-26 09:16:55|点击数: |发布:54
和许多农家子弟一样,我是怀揣跳出农门的心愿,踏入鄞县中学的校门。望着父亲送我后离去的背影,心中埋下的只有一个念头:好好接受重点中学良好的教育,争取考个好大学。
扑面而来的校园生活,却使我这个乡下小子心量大开。早操,早自修,上课,集体用餐,晚自修,按时熄灯......在我看来完全是军事化的学习生活,让人惊喜万分。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正规的体育训练,丰富的体育活动.......实在引人入胜。回想起来,母校当时推行的就是后来名之为素质教学的培养模式。我这个来自偏僻乡村的懵懂少年,欣喜庆幸之余,着实大感不安和担忧,生怕跟不上同学的脚步。渐渐地,我开始适应和喜欢上紧张、活泼、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学业上没有掉队的同时,学会了篮球、足球运动,还学说生硬土气的普通话,参加了社团活动,甚至担任了学生会干部。而大学梦反而做得越来越具体,心想在这样优良的学习环境里,只要各方面不逊色,不做落后份子,将来跨入大学门槛并不是件难事。
最难忘的自然是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三年的班主任赵老师,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她课前从走廊上传来的爽朗笑声,这笑声似乎就是责任、关怀、乐观的具体景象,点亮人的一生;历史老师孙老师,政治老师袁老师,物理老师穆老师、潘老师,数学老师戚老师,化学老师杨老师、吴老师,三十年过去,至今还记得清他们那紧锁的眉头、饱满的前额和镜片后专注的眼神,仿佛就是知识的闸门和智慧的光芒,引人思索;至今还难忘张老师、周老师、陈老师和学生辅导老师俞老师,那些当时刚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那充满活力的身躯中所激扬的使命、追求和信念,叫人奋进;至今能记得清体育老师应老师、徐老师、严老师他们在篮下、杆间、跑道上舞动的矫健身姿,催人拼搏。当时的同学,如今都已步入中年,儿辈已长成当年,我们的那个年代已成开导教化子女的教材。每次谈起女儿倒没多大感受,自己却每每再次感动得快流泪。当时为了在学业考试中争取名次,还是为了在运动场上赶超对手,同学之间暗暗较劲,如今回想已成相互的激励和鞭策,当年为了一点生活琐事而吵闹打斗,如今回忆却成了友情的见证和花絮,甚至于当年捉弄同寝室睡懒觉的伙伴,惊吓他赵老师来查房的情景,都让人回味无穷。一切的一切,都已成永远的记忆,却温暖人的一生。总觉得师恩浩荡,友情可贵。
随着岁月流逝,时光变迁,母校已成了我心中的精神家园。每当在工作生活中碰到不如意,一想起母校老师慈祥的面容和同学真切的笑脸,就会感到春暖花开。每当一天劳作之余,仰望浩瀚夜空,想象还在教书育人的恩师和同样为生计奔忙的同学的身影,那坐落在水塘边稻田中央的母校,不知不觉中就会爬到明月身边,悄悄地和你说话,忽然又会变成空中悬挂的一盏明灯,似乎在凝视着你,照亮着你。每当师生相聚,再聚情谊,共继未来,母校给人的记忆犹如一壶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甘甜。直到2008年国庆的一天,师生相约再次回到母校的怀抱,母校却容颜大改。学校大门已换了方向,昔日的教学楼已焕然一新,运动场还在,却换了塑胶跑道,只有原来的2、3幢宿舍门口还遗留一些原来的模样。当时,我们一杆同学齐刷刷一起站到操场上,似乎心有灵犀共同去追忆母校的过去。心中虽有一些失落,但随之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涌上心头。母校,这个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她和我们一样也在成长、发展,她不仅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和梦想的载体,她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只是这个生命在壮熟的同时,她用生命全部的活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母校更加灿烂的容颜一再在催促游子早日归来。
母校和对母校的回忆,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处在如今纷繁多变的时代,我们已习惯于马不停蹄、义无反顾地向前去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乍不知,生命的光华已在过程中绽放,蓦然回首,生命的价值已蕴涵在那段沉淀了太多激情、希望和追求的年华里,值得我们永远去坚守和看护。人生就象不断转动的圆轮,推动圆轮的是我们的内心,我们在向外拓宽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半径时,千万不能忘了时时驻足回望,向内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和原力。只有这样,心灵才会冲破时空的樊篱,畅游于现实与梦想之间,逐渐变得圆活而丰满,生命也会变得无边无界。
记忆深处的母校,您的怀抱曾经承载过一个乡下小子的梦想,如今您却已成为我永远的梦想。
作者简介:
周红辉,85届校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