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是不一样的母校。她给予我的不仅是普通的高中文凭,更为我插上隐形的翅膀,让我在起跑线上整装待发,作好拥抱时代的准备。光荫荏苒,带走了青葱岁月,但母校的身影却时时在我心中。
母校给我最宝贵的财富是英语,奠定我日后职业生涯的基础。在其他学校上高中,我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幸运。高一开学第一个月,教我们英语的干岳章老师就开始指导我收听英国广播电台BBC的节目,并利用业务时间,跑遍宁波各大百货商店,为我买来当时最好的海燕牌三波段收音机,并通过录音比对,让我逐渐提高听力。英语成绩算100分从1983年高考才开始,考听力更是多年以后的事。干老师的努力,让一个孩子在对语言记忆和接受能力最好的年代,得到及时的培养。母校毕业后,我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上英语课时,老师总是把我与班上英语成绩最好、父母都在国际关系研究所工作的一位同学排在一起。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际司后,我多次担任行级领导出访等重大活动的翻译,并以董事顾问身份常驻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的亚行总部。进入新世纪后,我选择了外资机构的工作,英语更成了日常的工作语言。我心里最清楚,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我的老师。
母校给了我广阔的文史视野,让我懂得什么叫胸有诗书气自华,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一些语法和历史知识。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课顾启法老师,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厚重的历史感,给我们讲评每一篇课文和习作,从孟母三迁、仓廪实而知礼节,到春游溪口归来后论述台湾回归的习作。我们稚嫩的文笔,每每得到恩师的鼓励:“如果有朝一日你们的文字变成铅字,会是不得了的。”在顾老师的班上,高考不再只是跨越农门的跳板,而是通向未来的起跑线。同样恢宏大气的是肖湘老师的历史课。肖老师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和比较历史上十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十次农民起义,引导我们探询历史轨迹背后的辩证规律,进入“读史使人明哲”的境界。多年之后,虽然眼界、阅历乃至观点都已变化,我最喜欢的阅读习惯依然是历史,平时购买的书籍大多是金融史、战争史、思想史乃至宗教史,以及人物传记。感谢两位恩师,给了我深邃的透镜,在喧嚣重利的尘世,寻找心灵的净土。
母校给了我太多的爱,也教会我如何去爱。上高二时,我得了急性肾炎,经过短期治疗,指标恢复正常后,我就返校复学了,但医生嘱咐必须吃半年淡饭,食物中不能有盐。母校做出决定,让食堂专门为我做一份淡菜淡饭,具体负责的是食堂主任谢斌奎老师。长达半年的时间,斌奎老师和食堂的师傅,除了为全校师生几百号人做饭之外,还要变着花样为我做一份专餐。时隔30年,此情此景,依然历历在目,让人情难自己。在整个高中阶段,母校的爱比比皆是:顾学智和李桂菊老师时时把家里烹调的淡菜送到我的宿舍;当体检遇到麻烦时,李伦康副校长和顾老师为我据理力争,顺利过关;更难忘有一次在厕所,偶与陈锡忠校长“比邻”,陈校长问寒嘘暖,鼓励有加。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陈校长临别讲话,指出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长路上会有许多的坎坷、许多的欲望、许多的烦恼,唯有平常的心态,才能平稳地走下去。所有的爱、所有的嘱咐,年轻幼稚的心灵无从深刻领会,只有把一切装在行囊之中,含泪而去。
迈出母校的大门,个人的命运便与祖国和时代紧紧相联。30年中,中国实现了经济起飞,并加入世贸组织,我自己也离开了为之效力十年的央行,成为外资机构的员工。在纷繁的世界中,母校给予我的爱、人生道理、文史视野和语言能力,赐予我心灵的宁静和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一切,仿佛在早起的冬日离开家乡时,虽然走出很远,依然能看见家里温馨的灯光,令脚下的步伐更坚定。
母校的记忆是说不完的,因为她曾给我的一切,即便在素质教育的呼声响彻云霄的今天,恐怕也不是今天的高中生所能容易得到的。面对母校的恩情,我们惟有感恩。在母校60周年大庆之际,我们期盼着重返校园,寻找成长起点的足迹,对着母校的老师发出我们的心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谢德麟,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银行部董事总经理,83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