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记忆——痛并快乐的成长着
来源:裘争平|编辑日期:2012-09-10 08:30:53|点击数: |发布:54
记忆中的母校,长长的L型机耕路,路两旁笔直的水杉树,洗碗的河埠头、铺着煤渣的跑道、抗着锄头务农的我们,还有汪安妃同学“毛豆就是黄豆”的名言,仿佛至今仍在耳边。
三年的县中学习生活,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我更想说说记忆中的那几次流泪的故事。
高一的时候我还是校运动队的长跑运动员呢!初中一、二年级我是在东钱湖边上的韩岭中学读的,学校没有大操场,训练就在公路上,所以耐力挺好!400米、800米跑下来轻松自如的。可是到县中以后,尽管一样坚持训练,也许不再是原生态了吧,体力、耐力水平下降了。那一年的全县运动会,我跑完一圈后,简直是脱力了,脸色苍白,直冒冷汗,真想放弃呀!不知道现在母校做体育老师的仇伦鸿是不是还记得,是他陪着我含泪跑完全程的,跟我说没关系,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有些东西可以放弃,而有些东西必须坚持,县中让我坚持的应该是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吧!
参加春游或秋游,回来要写作文,似乎是中小学的惯例吧。记得那年学校组织去溪口春游,蒋介石故居、蒋母墓道、千丈岩瀑布、……我写的是游千丈岩吧,描述了登山之辛苦,山泉之甜美,岩边艳丽的杜鹃,只闻鸟鸣声、不见人影的幽幽山径,感觉甚佳。记得我引用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诗句,我们的班主任顾启发老师,当年是语文教研组组长吧!在班上点评作文,先是表扬了一通,重点却在后面的两句话:引用的好可以为你的文章添彩,可是生吞活剥的引用,却是败笔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蕴含着什么呢?可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呀,这点常识你怎会不懂呢?!原来表扬是为批评做铺垫呢!顾老师不留情面的批评,让我脸红了。但顾老师严谨的作风一直影响着我们,做事、为人何尚不是这样呢!
学校曾组织知识竞赛,每班三人代表,我们班由谢德麟、章华利和我三人参加,那时好像还没抢答器之类的设备,是看同学们谁举手的快。我们组一开始是让谢德麟举手,后来发现有时尽管我们举得比别的班级早,但可能因为谢德麟比较内敛,手举得不够高,好几次答题机会被别的班级抢走了,我们班同学就着急了,让我来举手,我们奋起直追,进入冠亚军之争。结果到了最关键的决胜局,我抢到了题,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题目是“请问中国最大的蛇岛在哪里?”我脑子里明明白白出现渤海湾的地图,“渤海”两字脱口而出,可标准答案是“大连”,冠军就这么溜走了,功亏一篑呀!我们三个都流泪了,不是恨“书到用时方知少”,而是觉得自己心态不够好,临场发挥有失水准。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但知耻而后勇是必须的。
转眼毕业将近三十年了,借此机会,祝福母校所有的老师和所有的同学们,让快乐天天陪伴大家!
作者简介:
裘争平,女,1965年2月出生于宁波,1983年毕业,高三(5)班,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工作。
人生格言: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