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校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2012年,对我来说,是个比较特殊的年份。我的高中母校走过了60年的岁月;我的大学所在的系迎来了一百年的系庆;而我现在工作的学校也迎来了60岁的生日。可以说喜事连连。其中,高中的母校是我人生的重要起点。
三十一年前,我毕业于当时的鄞县中学,考上了自己向往的大学。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毕业后去母校的机会很少,但从未减少过对母校的关注。母校就像我的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翱翔。而在母校两年学习期间碰到的几件看似小事、对我来说却是“大事件”的经历,也一直在提醒我:人生,从来没有所谓的“小事”、大事之分,关键的“小事”,其影响比大事还要大。
第一件事情是在高一第二学期结束前,选择文理科的这个问题上。因为自己成绩比较平均,基本上文科理科都可以选择,所以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这时,时任我们班主任的王渭源老师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以你的成绩选理科是没问题的,但你的眼睛高度近似,考上大学以后会有很多专业限制。所以建议你选择文科,限制少一点。更重要的是,你的数学成绩很好,考文科有优势。”最终,我以学校文科第二名的总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其中数学考了98分(总分为100分)。当我跑到学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王老师的时候,王老师淡定地说了句:选理科的话你也能考上大学的,就是名次和学校不一定有那么好。当时,除了感激,我都不记得说了什么了。
第二件事情是在第二年我们的高考前夕,也是很多的模拟考试。那段时间不知为何,我的模拟考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虽然自己表面上还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但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结果压力越大,成绩考得越差。那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一天,在高二老师的办公室里,突然在其他老师低声安慰与询问的声音中,听到一个女高音对我说:不要紧,你不要紧张,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你没问题的!我不看都知道,那声音来自我们的地理老师吕苏瑞。记得当时我感激地看了吕老师一眼,低头匆匆走出了办公室。当时这样的鼓励,感觉比做几十份模拟卷的效果还要好;并且是那么的及时。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师应该早已忘记了这件“小事”了吧,但我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历历在目!
……
诸如此类的事情,深深烙在我的心里。母校老师的教诲,从未曾在心中淡去。也正因为高中、大学两个母校的激励与鞭策,自己从来不曾放弃过前进的步伐;即使在最低潮的时候,也一直鼓励自己:即便不能做到母校以自己为荣,至少不能给她抹黑。所以,母校就像我的“隐形的翅膀”,在低潮的时候她带我“飞过绝望”,并且不断地“给我希望”。借母校60周年的纪念日,衷心感谢我的老师们!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希望母校越办越好!希望我的校友们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作者简介:
杜仕菊,鄞县中学81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录北京大学。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学院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政治哲学。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
“人权之源——古希腊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历史演进”、
“中世纪基督教自然法的理性精神及其意义”、
“从自然目的到‘人是目的’——康德历史哲学新论”、
“和合文化与我国的宗教政策”、
“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等论文;
并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欧洲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以欧洲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为视角》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