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校友回忆

校友活动 >>校友回忆

难忘的6分钱

来源:俞富裕|编辑日期:2012-09-07 08:44:03|点击数: |发布:54

2004年5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5年前曾经一起学习工作的浙江省鄞县中学高中二班的师生们,在这里相聚了。望着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师们,望着曾经非常熟悉而现在又有点陌生的同学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25年过去了,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地方已经不认识了,但是,那座熟悉的飞机楼依然还在,我曾经住过的宿舍依然还在。流连在宿舍的门口,25年前的一幕一幕,似乎依然清晰如故,那是一种久违的亲切,激荡着心中灿烂的豆蔻年华。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感慨,记忆的闸门尽情打开。往事如潮,历历在目。其中就有难忘的6分钱。
1978年初春,我同100多位来自鄞县各地的高一学生一样,挑着铺盖行李,沿着一条窄窄的机耕路,走进了鄞县中学。我们这100多位同学,从此成为十年浩劫后重新组建的鄞县中学的第一届学生。当时,在学校拱形的大门上方,依然使用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名字。
刚刚到校,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首先是住宿制,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我,突然过上了集体生活,别提多高兴了。还有,就是取消星期天休息,将星期天的时间集中,一个月集中放一次假,这样,每次放假,可以有4天的时间。开始几天还好,一个星期以后,就开始想家了,这不啻于一种煎熬。另外,不得不开始自己洗衣服了,同时需要自己考虑用钱买饭买菜了。
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妈妈在为我考入鄞县中学而高兴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全家的生活发愁。每个月他们只能从有限的生活费中匀出3元钱,作为我在鄞县中学一个月的生活费。如何在一个月的时间使用好这3元钱,便是我进入鄞县中学的第一次、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的用钱经历。
那时候使用粮票,粮票再加上一点钱,才能在总务处换成学校的饭票,凭饭票可以在食堂里直接买饭。那时候还有油票,我已经不记得买菜票是不是需要油票,反正必须先将钱换成菜票,凭菜票才可以在食堂里买菜。所以,我每个月只有2元多钱的菜票可以买菜。必须坚持到每月一次的放假回家,才能向母亲要下个月的3元。
这个可得精打细算,否者,到了月底,可是没钱买菜吃了。
每天早餐,学校的食堂供应稀饭加小菜,记忆中小菜有咸菜、什锦菜、榨菜等等。这些小菜一般都是2分钱一盘。所以,打上二两稀饭,再加上2分钱的小菜一盘,在那个时代,早餐真的还算比较丰盛。
中餐和晚餐,食堂的品种就比较多了。最便宜的应该是青菜,2分钱一盘,其他还有3分钱、5分钱一盘的菜,记忆中最贵的菜是1毛钱。根据我的经济能力,基本上每天以吃2分钱的菜为主了。所以,中餐晚餐我一般都是4两饭,一盘青菜。这样饭票的钱不算,一天的菜票的钱,也就是6分钱。难忘的一天6分钱,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次在食堂里排队买菜,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陈姓同学。轮到他买菜时,他响亮地叫了一声:“猪头肉”。我后面一听,天哪,这可是1毛钱一盘啊。一餐吃1毛钱一盘的菜,是我断然不敢的,而且也不会奢望着去想象的。在学校一年半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尝试过买一盘“猪头肉”吃。有过几次,我犹豫半天,最后咬咬牙,买过3分钱、4分钱一盘的菜。当时看到这位陈同学,轻易的就买一盘猪头肉,这就好比现在,点了鱼翅燕窝一样。现在回想起来,尽管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生活水平很低,但是已经有人相对富裕,可以吃得好一点。
轮到我买菜了,依然是2分钱青菜一盘。
其实,当时的青菜,还真的挺好吃,很糯的,带有菜香味,我也挺喜欢吃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青菜可以大口吃,一餐吃完,比较爽快。如果是很贵的荤菜,可能会只吃一半,另一半留到下一餐吃。这样分两餐吃,就不能大口了,也就不痛快了。当然,常吃青菜,油水不足,特别是晚自修,经常会肚子饿。饿就饿吧,专注于学习,思想一转移,也就不饿了。天长日久,也习以为常了。
从1978年春到1979年夏,一日三餐,每餐2分钱菜票,一天6分。这样,到了每月月底,经常会有结余。当时大门口有一个小卖部,结余的钱就可以在小卖部买一些小零食吃,犒劳犒劳自己。幸福之极。记忆中,这如同一道风景,每天晚饭后,同学们三三两两,会在校园中散步,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来到校门口,来到这个小卖部,买一些零食和生活用品。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每忆起在鄞县中学的纯真年代,这一天6分钱的生活,总是记忆犹新,令人难忘。它带给我的不是清贫,而是温馨、清纯、快乐、憧憬。
2012年是母校60周年的华诞。母校经过一个甲子的风风雨雨,已经骄傲的屹立在浙东平原,其名字也已经更改为鄞州中学。鄞州中学,是我梦想的起点,成长的摇篮。受益于母校的培养,我得以荣幸得进入清华大学深造。得益于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我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我感恩母校,我的血液中流淌着鄞州中学的基因,我的一切与鄞州中学息息相关,包括这难忘的6分钱。


2012年8月15日于杭州

作者简介:

俞富裕,79届校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