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校友回忆

校友活动 >>校友回忆

鄞中,我难以忘怀的人生驿站

来源:周静书|编辑日期:2012-09-07 08:13:23|点击数: |发布:54

1970年,是特殊的年代。16岁的我,当了一年的农民,在家乡农村作完一次先进集体典型报告后,被乡领导作为新型农民培养对象,送进了改名换“性”的鄞县中学——鄞县工农学校,在这里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中学时代。

当时鄞县中学位于万亩良田的包围之中,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的目标要造就一代多面手的新型农民,就是可开拖拉机,能上电线杆,会做车、刨、钳(工),还会科学种田。我们这批来自全县各地的百余名同学,作为首届这类特殊学生,开始了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学习生活。当时的学习时间安排,大致是上午进课堂,下午去车间、下田头。而到春忙和夏收夏种时,都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去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然是义务劳动,向农民学习。但饭能吃饱,一日三餐白米饭,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呀。记得在邱隘田郑村麦收季节劳动时,我正好分到一户周姓的农民兄弟家,一聊,他早先还是从我老家迁来的,同姓同族格外亲。田头劳动回来肚子饿得“咕噜”叫,三下五除,两碗米饭就落肚了,不好意思再去盛,族亲兄弟看出我还未吃饱,硬是抢抱着饭碗再加一碗。半月劳动下来,人不但没瘦,而且长胖增高了。
我们50来名同学是分配在农机班学习的,所以在车间、工厂时间更多。那个时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老大哥是响当当的。因此农技班同学十分羡慕我们,他们在车间的河对面的一片坟地上整理土地,休息时老是对着我们喊:“农机班进车间,农技班掏坟滩!”后来他们提出要开拖拉机,当时学校只有两台拖拉机,一台丰收27型四轮拖拉机,一台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我们农机班学习驾驶,每人每次也只能轮到几分钟。所以陈锡忠书记在大会上打趣地说:“农机班要开拖拉机,农技班也要开拖拉机,学校就这样两台拖拉机,这么多人,要么到学校农场开老母鸡。”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是农技班争做新型农民,理由也是充足的,最后还是满足了他们要求,不过我们农机班练习拖拉机的时间更少了,而且新增加学习植物保护,因此,有时到稻田里去捉“二化螟”、“三化螟”了。
那时我们最为自豪的是参加了当时鄞县最大规模的农村输电工程建设。听说要接受这一光荣任务,大家很兴奋,农机班在田径场上竖起了几根10米左右高的电线杆,大家不分男女,起早摸黑地练习爬电线杆。一次一位同学爬到七、八米高,不慎掉了下来,当场昏迷,同学们抢着抬起担架跑步急送邱隘卫生院,最后化险为夷。1971年早春,我们打着背包,乘着县电力公司安装队的大卡车,去鄞西架设高压线。工程师陈东白等师傅对我们精心指导,一人一杆,几十人一线。我刚好轮到梅园水库上方的高山电线杆架线。山高水深,少不了几分恐惧,但毕竟少年壮志,并暗暗告诫自己,严格按操作规程,周密细致,确保万无一失。最后在长横担最边缘上安装磁瓶,身上保险带不够长了,只能悬身操作,俯视眼底下几十米的碧波深渊,竟不寒而慄。完成架设后,一爬下电线杆就瘫坐在山坡的草地上,心中后怕油然而生。半个月后,我们圆满配合完成了鄞西梅园变电所周围的高压线架设任务,同学们都消瘦了,我足足轻了十几斤。
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最渴望求知。我最喜欢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就我而言,当时只有5年小学,1年读红宝书的初中学历。而当时的鄞县中学,聚集着一批教育精英,如教机械的穆伟洲老师、教电工学的史美棠老师,教数学的戚余荣老师,教语文的吴文立老师,教车、钳工的何兴德、王彭年老师,还有言传身教的张翠香老妈妈和徐为国老师等。那时的学业传授是非常严格的,拖拉机维修的实践考查,对供油系统、机械运作系统和冷却系统要了如指掌,每一个环节抽签到什么就要对答如流;电路故障识别也如此,发现什么症状知道查什么部位。又如语文,吴文立老师更是十分苛刻。记得当时我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举国相庆,万众欢腾。我在文章中写到“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结果被吴老师当作课堂纠错的典型例句。他严厉地说“参加”一词是政治性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联合国席位被台湾窃据多年,此次是“恢复”,不是新参加。这使我受益匪浅,从此作文著书确立了严谨的“精确用词”的原则。在严格训练下,两年中我的作文差不多每次评为“优”等,那时是不评分的。当有同学得“优”等时,吴老师例外给我批上双“优”,以示鼓励。1972年1月,我是唯一的以各科理论成绩全优毕业的学生,据说当时一位老师曾惋惜地说,要是有高考,这绝对是一位优秀大学生。我非常感恩鄞县中学这么多好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这特殊年代的特殊教育,给了我人生多方面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以为,人生不能选择时代,但可以选择人生的奋斗之路。
正因为那个时期的良好教育,毕业4年后我从普通工人到生产组长、车间主任走上了工厂领导岗位;5年后在“文革”后首届高考中金榜题名;众多的老师是我良好的师表,“长大了我就成了你”,12年后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我从谢旭人县长手中接过了优秀教师的荣誉证书。几十年后,每当我登上国家级文艺最高奖领奖台时,当我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台上,在庄严的联合国旗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下,向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献上自己的作品时……我始终没有忘怀给我知识、给我智慧、给我力量,给我为人处事教益的人生驿站——鄞县中学。

作者简介:

周静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宁波大学兼职教授,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73届校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