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108徐雅婷|编辑日期:2019-03-28 09:22:33|点击数: |发布:李金炉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独一无二的暗房,每个人都有守护那片私人的土的权利。似乎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隐私,只能独享,可在这个时代,即使被称为隐私,也只能残喘在全透明的互联网里,被这张大网里的其他人,津津乐道。
隐私文化的丢失,究竟是人的本性之恶,还是社会法治的漏洞造就的呢?我想二者都难逃其咎,但法的本质,就是制约人性之恶。隐私丢失,来源于人性的阴暗面,膨胀于法制的不完整,就我来看,法律的不完善,才是其泛滥的主要原因。
在网络科技的急速发展下,一件件技术产品与一张连接着整个地球的网,竟为窥探他人隐私的行为,推波助澜。
譬如已存在了很久的“地下职业”——“狗仔”,对当红明星穷追不舍,哪怕只是一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庭聚会,都成了他们眼里的“新闻头条”,什么“密会”、什么“暗会”,最为正常的相聚,竟被冠上了如此扎眼的字眼,不明事理的“吃瓜群众”在社交网络上炒着热度,铺天盖地的评论向着那些公众人物涌去,他们的隐私就这样曝光在各家媒体的头条上,经历全网的审视。也许有强硬的受害者发出律师声明,尝试走法律的途径,但这种现象并不会得到什么改善,因为那些造事者最多只要公开道歉、罚款、还公道,而他们收获的利益,却远远比损失来得多,这样的美差,如何不吸引人?
如果说名人的私人生活本就缺失了许多,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呢?某一天你打开一个网页,却出现了自己,那一刻,你是否会惊慌?你甚至想不到网上的你的照片、视频和录音,是在何时何地被偷走的。当你心满意足的走进预定的酒店,打算放下旅途的疲惫时,你甚至不知道,你的四周,房间的暗处,拍下了属于你的每一帧,你像一只动物,被别人赏玩着,而你却浑然不知,当你发现自己那时的处境,当你想要嘶吼,想要挽回,想要夺回隐私的时候,你却不知道,控诉的平台在何处。因为无论你的证据有多么充分,证词有多么精彩,那个窥视你隐私的小偷,最多是被罚款,最多只是被拘留五天,他用你的隐私来换取的收益,远比他丢失的多。也许那个房间的摄像头被撤去了,但其他千千万万个房间里,还留着千千万万个小偷的千千万万个摄像头,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无辜的人,被偷走隐私,公布在那张透明的网里;也许那个侵犯你的小偷撤去了网上关于你的所有一切,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隐私早已被多少个人保存在那不见光的文件夹里,储存卡里。于是有人在这份透明隐私下奄奄一息,无论身上裹了多少层衣物,他们依然觉得身上一丝不挂,他们开始惧怕人,惧怕网络,惧怕自己,于是走上了轻生的道路,亦或是踏入精神病院的门。因为这个社会里,没有了他们的依靠,丧失了权利,却找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维权方式。在某宝出现越来越多的超清、夜光、便携式的,在一个个“隐私盗贼”眼里看起来极为人性化的针孔摄像头时,那厚厚的法律条款,对于隐私,却还是那样几句话,换汤不换药,那密密麻麻的社会法规里,对于隐私,却还只是寥寥几字。
在这个透明社会里,有人尝到了透明的甜头,却也有人在着透明的屏障里抬不起头。我们就像是一个惊慌失措的逃者,身后的闪光灯,摄像头,录音笔穷追不舍,而法治的援兵,却不知何时才至。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