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

法治小论文

特色教育 >>法治教育 >>法治小论文

道德绑架撕毁的是你的道德

来源:103陈思扬|编辑日期:2019-03-28 09:01:48|点击数: |发布:李金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道德绑架开始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患病孩子的家长在街头和网络上哭泣,时不时咒骂“没有爱心”的人几句;耄耋老人的儿女在公交、地铁上拎起年轻人的衣领,心安理得地将父母安置在座位上。因为给有难处的人捐款、给弱者让座是中华传统美德,所以似乎你就必须做一个时时不顾自己感受、高尚地只为他人的人,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所谓道德绑架,重点不在于道德,而在于绑架。我赞同道德是约束自己的,不是评判他人的。除此之外我还认为,任何强加的善意都是一种绑架。无论是你觉得为他好的人,还是因此被你影响到的全然无关的路人。出发点再好,心再好,只要有了强迫的性质,就变了味。你想使患病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医治也好,你想为公交上的老人寻一个座位也罢,你可以自己就创造这个条件,也可以请求别人帮助,但是以此为理由而强迫他人,这就已成为了恶意,哪怕你内心多自鸣得意觉得做了多么好的事。

曾经我也觉得不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的人没有同情心、素质差,但是现在不再那么绝对。我当然也不认同这样的行为,但是这是别人的选择。都说弘扬中华美德,也该知道美德是用来弘扬的,不是拿来强迫的。对于拥有美德的人给予表扬认同,让他们受到肯定更愿意继续发扬这种美德,并作为示范感染带动身边的人,这才应该是正常的模式。道德是发自内心认同拥有的,绝不是约束、强迫他人的规则。简单点说,如果请求帮助的人都能让人感受到你的诚意,给予帮助的人都能尽量不给人压力,哪会有这么多矛盾呢?

另外还有一种,把道德当做语言攻击的武器,这就不是一些大叔大妈的“专利”了,网上泛滥的多的是。有人说:“我这般普通人都肯去帮助贫苦的人,像您这样有圣母之心的人想必比我做得好千百倍。”这和道德绑架相比,一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一个语言上把你捧上道德制高点,然后同样进行冷嘲热讽,对别人的人品道德进行攻击,用道德来碾压对方,其实内心自己都站在有关道德的“正方”,不是么?两种行为的本质又有什么两样呢?因为讨厌道德绑架,就用反道德绑架的方式去给人贴标签,完全属于矫枉过正、走极端了。和道德绑架同理,这种逻辑也是漏洞百出很可笑的,但是一般不会和这样的人去辩论。不听任何话就给人盖上了标签定论,对别人人品都充满了不满的人,无需解释,在他们心里和你已经是不同境界,已经没有交流的必要了。他们需要的不是解释,不是事实,仅仅只是让人无话可说的、自己取胜了的快感。

的确,我们需要弘扬传统美德,但请永远不要忘记做好事的初心。拒绝道德绑架,从今天开始,从你我做起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