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朱云方|编辑日期:2009-12-05 10:47:45|点击数: |发布:133
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其特点文化水平低,人类急剧增加,结伙吸食等。青少年吸毒的原因,除社会原因外,还有吸毒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吸毒给青少年身心及家庭社会均带来极大的危害,中国全社会必须预防和毒。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宣传教育,杜绝毒品来源,做好戒毒工作。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一、毒品的认识
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心脏国家规定管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 ,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成了毒品。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地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产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性)的药品。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二、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受害者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产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
三、青少年吸毒的特点
在我国,日益突出的青少年吸毒问题有几个特点:
1.人数急剧增加
从80年瓦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的人数急剧增加。我国1988年首次颂僵登记在册的吸毒者为5万人,1994年为37万人,1995年为52万,1997年为54万人。在上述吸毒人员中,80%的以上是青少年。如果根据惯例按每发现1例显性吸毒者,实际上就有10例吸毒者计算,数量更加惊人。进入90年瓦以来,青年吸毒人数急剧的趋势已波及几乎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尤以西南,东南,西北各地最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有吸毒县,市已占全国县,市的70%。
2.文化水平偏低
从各地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情况来看,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以实践,小学文化程度为最多,部分为文盲。比如去南省1995年在全省25144名吸食海洛因的人员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7.7%,文盲的占9.4%,广东省戒毒劳教所2000年7月以来收容戒毒的1300多名人员中,高中文化的占31012%。实际上,他们的实际文化水平与统计的文化水平相差甚远,据测试有50%是混到毕业,实际上并无达到毕业水平。
3、毒品种类多样
目前世界上这类药品已达200多种。从目前各地青少年吸食的毒品种类来看可谓多种多样,但潮湿以海洛因为主。据统计,浙江省的吸毒人员吸食的毒品种,即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大麻,杜冷丁,盐酸二氢托啡。广东省劳改局的有关人员在吸毒人员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其中吸食海洛因的占67.07%,同时吸食海洛因,大麻,冰毒,可卡因等镇静药物2种以上的占30.1%。
4、复吸比率极高
吸毒者对毒品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染上毒瘾便难以戒掉。一些吸毒者刚走出戒毒所回到原来的环境,便恢复吸毒,形成了吸毒----戒毒----复吸----劳教戒毒的怪圈,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据统计,1996年对武汉地区青少年吸毒情况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戒毒,回归社会的复吸率,有的地区高达90%。联合国禁毒组织1989年10月在我国去南省考察时指出,全世界禁吸海洛因的有效巩固率一般为5%,如果中国能够达到10就意味着中国在禁吸毒工作方面创造了奇迹。由此可见,戒毒的难度是如此的高。
四、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毒品危害如此之烈,为什么青少年还会吸食呢?青少年吸毒 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
1、对毒品无知,好奇
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生,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疲劳。这里,有人拿来一点白粉,告诉他:“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孩子住以为真就吸了。结果,没过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反而进了戒毒所。
一个年仅15岁的吸毒者说:“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告诉毒品有多可怕,我认为吸毒和吸烟一样。”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反而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2、个人交友不慎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和周围的同类发生关系,进行交往,并在长期的效中形成 朋友的关系。交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交友应当非常慎重,以免交友失误诲恨终生。从吸毒 青少年的情况来年,其中有部分是因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他们常说:”我是见别人吸,自己才吸的。”或:”他们吸都没事,我就尝一点,以为不会出问题的。”
3、不健康的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告诫置若罔闻,越说毒品不能沾,他就越要去尝尝,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
4、精神空虚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正在体验着人生最激烈的情绪变化。如一遇到生活困难升学就业受挫等挫折,就会精神颓废,心灵空虚。因此,他们会寻找毒品在短暂的时间内给自己以刺激。青少年往往会试图在毒品中寻找安慰,忘却烦恼。广州戒毒所对116名吸毒青少年的调查表明,其中的40%是由于精神空虚,为了从毒品中获得刺激,寻求安慰而吸毒的。
5、家庭影响
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相反。尤其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言行,更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育成长。正如德国卫生与社会事先斩后奏秘书长法特曼在探究西方青少年吸毒泛滥成灾的原因时所说:”青少年学他们父母的榜样,这些当父母的人也使用社会已接受的毒品如酒精和尼古丁等。
6、管理脱节 缺乏防控
一方面是青少年从学校走向社会后,缺少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机构进行适当的教育和管理,他们游荡,容易被吸毒人员勾引。另一方面,已吸毒人员混迹社会,无人管理,很难掌握和控制他们的行为。虽然,国家机关和社会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没有形成完整体系,防范和禁毒不够强。一些吸毒人员在初次被发现后,没有及时的帮助和教育,导致在违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走远。
五、毒品的危害
1.传染多种疾病
吸毒者常常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毒。在采取这种方式吸毒的过程中,常常因多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兹病等多种疾病。
2、导致家破人亡
“烟枪一支,不见枪声震地,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片,不见火光冲天,烧尽财产家园。”这是解放前对吸毒者危害家庭情况的真实写照。虽然原来的烟枪已换成了现在的注射器,但吸毒对家庭的危害依旧,甚至更烈。
3、消耗巨额财富
如前所述,每个吸毒者每天所需毒资100----1000元不等。那么,每吸毒者每年所耗毒资36500 ----365000元不等。按1997年登记在册的54万吸毒者计算,在我国,一年内这些吸毒者所消耗的毒资为197.1亿元。可见,吸毒不仅不会创造任何财富,而且会严重消耗社会财富,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破坏。
4、摧残身心健康
鸦片,吗啡,海洛因等这些最初被用于麻醉,镇静,止痛的医疗药品,一旦被人吸食成瘾,在给人带来短暂的快感的同时,对人体会产生高度的心理和生理破坏。
5、引发刑事犯罪
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据调查,每个成瘾的吸毒者一天需花费100---- 1000元不等的毒资。如此高额的消费,一般说来合法收入维持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们不得不采用非法的方法来获得钱财从而诱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六、禁毒工作情况不存在问题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提出”有毒必肃,败毒必惩,吸毒必成种毒必究”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禁种,禁制,禁败,禁吸”四禁并举的措施,种毒 制毒有罪,败毒,吸毒违法。尽管如此,我国禁毒工作还存在着不客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少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抓禁毒工作不到位。
(二)禁毒机构和队伍建设尚需要加强。
(三)教育防范和缉毒来形成合力。
(四)戒毒所和经费存在的问题严重。
七、青少年吸毒 的治理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由于青少年吸毒者中有的是因为不知毒品的危害受诱骗,好奇而染上毒瘾,有的是因心灵空虚,寻求刺激染上毒瘾。因此,为了减少,吸毒的不良行为,要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加强毒品的危害和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工作。
内容:一方面大力宣传毒品的危害。另一方面应教育青少年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他们要勇于面对人生可能会遇到的升学,就业家庭等方面的挫折和不幸,并用态度和方法去解决,切勿靠吸食毒品来逃避现实。
方式:宣传教育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
2、杜绝毒品来源
吸毒以能获得毒品为前提和条件。因此,杜绝毒品来源,使吸毒现象成为无源之水,是遏制青少年吸毒蔓延趋势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