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

心闻快线

特色教育 >>心理教育 >>心闻快线

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通告

来源:德育处|编辑日期:2015-03-03 15:01:00|点击数: |发布:133

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通告

2015年第1号)

春节长假之后,学生容易出现精神松懈、不思学习、情绪抑郁、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市教育局特发此公告。

一、开学期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由于生活节奏和学习状态的变化,新年开学之后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多发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作息时间紊乱,常有空虚和无聊之感很多学生尚处在假期的感觉之中,精神恍惚,态度消极,严重的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2.信息沉溺综合症。一些学生依旧沉溺在网络和电视世界里,致使睡眠不足,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甚至还有消化不良甚至厌食、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3.心情抑郁。寒假结束后,许多学生对已经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准备,产生恐慌心理,情绪低落。

二、重点关注对象

1.近期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整天郁郁寡欢、惶惶不安者。

2.出现厌学情绪者。

3.与父母(或同学)关系紧张者。

4.期始测试中成绩波动较大者。

5.开学后生活节奏紊乱,食欲不佳、睡眠不足者。

三、工作建议

根据“积极辅导、预防为主”的原则和“及时发现、及时保护、及时干预、及时治疗(转介)”的工作方针,各地各校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开学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全面了解排摸学生心理状况。各地各校要通过学生访谈、家校沟通、心理普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要重点关注情绪和行为有异常表现的学生,及时进入预警干预程序,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2.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活动。学初期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学习适应(缓冲)期,科学调整学生的生物钟,让他们把学习、生活状态调整过来。心理辅导教师应安排1—2 次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促进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广大教师也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特别要注意期始考后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影响、感染学生。

3. 做好家校沟通工作。要让学生家长在开学后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积极配合学校,敦促孩子遵守作息时间,做好学生开学初的心理调适工作。同时要共同关注学困生、贫困生、单亲生和有特殊体质学生的身心表现。

4.妥善安排学校期始考试。由于春节期间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学习,特别是那些没有认真复习的学生,或寒假作业做得不好甚至没完成的学生,都对各类期始测试表现出较大程度的焦虑。因此,学校应科学安排时间,避免期始测试过紧过密,考后对成绩波动大并出现情绪问题的学生更要密切关注。

要求学校心理辅导室和各班主任老师能够自觉主动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第一、二周里与班级里的绝大多数进行一次个别交流和谈心。

德育处

2015.3.2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