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程军康|编辑日期:2009-09-27 10:39:19|点击数: |发布:55
分区联赛初赛准备2
NOI就是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即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它的分区联赛相当于数学的全国高中联赛,物理上的全国复赛和化学上的全国初赛。分区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初赛为笔试,复赛为上机编程。复赛从2001年开始已经改为由全国统一评奖,有的省市也把复赛成绩作为选拔NOI选手的重要依据。初赛为笔试,一般考察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数学能力和基本程序设计知识和能力,题型一般是:选择题(基础知识),数学题(一般是推公式),写程序运行结果题,编程知识(考察范围不定,考过数据结构,算法复杂度等)和程序填空。复赛是上机编程,一般是3个半小时,3~4个编程题目。复赛一般是键盘输入,屏幕输出(有点落后了),内容涉及到搜索,动态规划,简单的图论算法以及一些数学技巧。难度虽不大,但建议初学者不要好高务远,尽力把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做对就可以了,不要花很多精力想难题。记住:信息学竞赛从不会给"过程分",如果程序没有编完或者没有调试通过,除了你运气好撞到几分之外,几乎可以肯定该题你将得0分。至于全国竞赛NOI,相当于数理化的冬令营比赛,每个省有3~4名选手参加,选出国家集训队员20名左右,大家不要把它和分区联赛搞混淆了。在其他地方介绍的不少了吧,我就不想多说了。反正就是全国高手云集啦,由于有些选手(甚至学校)以前并没有参加过分区联赛,这里把比赛过程特点向他们介绍一下。
比赛特点:
1 .好玩
呵呵,信息学应该是最好玩的一们学科了,因为竞赛题目很有趣,学起来自然就充满激情啦!学到了一些编程技巧之后,除了对信息学有帮助之外,你还可以写写游戏什么的,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真是名副其实的寓教于乐。
2.残酷
哎呀,刚才才说好玩,怎么马上就变成“残酷”了??事实就是如此。信息学竞赛与其他竞赛不同,不是通过阅卷而是评测来决定选手的分数,因此往往会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本处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情形,因为一点点错误导致得0分的悲剧。可怜啊!我就遇到过几次。
3.方便
在计算机上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好象不是很准确),不会遇到在数学,物理竞赛中遇到的 “运算量大”的问题,你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看高二哲学)啊!评测很方便,而且不会因为阅卷老师“看错了”,“没明白你的思路”而让你白白丢分,一般考后很快你的“试卷”就当着你的面被“批改”出来了。
4.灵活
因为评测方法是黑箱测试法(只看结果不看源程序),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输出了正确的结果你就可以得分。而且即使你的方法很不严密甚至错误,如果在很多情况下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也能得不少分的。因此所有的题目都没有固定的解法,而且层次越高的竞赛越是如此,这需要同时也鼓励了有创新精神的选手。
回顾:
从1995年第一届分区联赛开始,现在已经有7年了。题目的难度和考查范围从总体来说是逐年增加。各年的竞赛题目和复赛分析本站都可以下载,建议大家认真看看。初赛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其中选择题部分各年差别比较大,考查的范围很不相同。坦白的说(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个人感觉,并没有贬低出题者的意图,因为初赛命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赛的题目水平并不是很高,不仅不少题目不大规范,而且有的题目还有误人子弟的嫌疑。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在选拔复赛选手的角度讲,初赛题目还是比较成功的。只要基础好(选择题和填空题),有耐心(完善程序)和细心(写运行结果),初赛一般都能得到高分。至于复赛,大家有必要把97年至今的题目做做(95,96两年题目和现在差别很大,不用做),再认真的分析一下。
下面是各年复赛题目一览表:
题目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