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3级(3)班|编辑日期:2013-11-24 20:04:17|点击数: |发布:540
“数字敦煌”工程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现实3个部分,是敦煌瑰宝数字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人们游览、欣赏、研究等需求。 这个项目最早是2010年由中国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学者樊锦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透露出来的。 敦煌洞窟如今只轮流开放735个中的60个面积较大、基本无病害的洞窟,且每次最多只允许30人入洞。洞窟中设有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旦某个洞窟显示数据超标,即暂停开放进行调整。 但是就像人能延年益寿却无法“万寿无疆”一样,只能通过各种措施延缓洞窟的老化趋势,但无法逆转。100多年来,地震摧残,风沙侵蚀,雨水渗入,10%的敦煌壁画即4000多平方米和5%的彩塑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害”;有“病害”的洞窟共250个,占壁画和彩塑洞窟总数的50%以上。 同时,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日益增多,敦煌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方法破解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数字敦煌,主要就是利用摄影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把珍贵的敦煌文物资料采集存储下来。此举既能减少游客在洞窟内的逗留时间,又能全面展示敦煌石窟灿烂的文化艺术,使游客获得比传统参观方式更多、更清晰的信息,达到保护和双赢的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