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诺贝尔奖
来源:2013级(3)班|编辑日期:2013-10-22 12:26:00|点击数: |发布:540
“上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同希格斯和恩格勒开玩笑。
北京时间10月8日,时钟已经指过了17点45分。按照惯例,每一年这个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都会揭晓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但是这一次,诺贝尔奖委员会却只发了一条特推,表示关于最终获得者诺奖委员会人在讨论中。紧接着,又是两次推迟的消息。
18点45分,一个小时之后,诺贝尔奖委员会终于公布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归属,希格斯和恩格勒两位教授分享了这一荣誉。瑞典皇家科学院宣读了获奖理由,称希格斯和恩格勒两人“理论性发现了一种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大量亚原子粒子的起源,最近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和CMS实验所发现地预测中的基本粒子对其进行了确认。”
1964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罗伯特·布鲁特和恩格勒首次提出粒子如何得到质量的理论,一个月后,希格斯也发表论文明确提出存在一个新粒子的概念,因为该新粒子被认为可对质量作出解释,所以或可能解释宇宙的形成,因此该粒子后来被称为“上帝粒子”。2012年7月4日,欧洲强子对撞机终于发现特征与设想中的“上帝粒子”吻合的新粒子。
因此事实上,在一年前的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中,“上帝粒子”的预言者希格斯和恩格勒两位教授就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最热门的候选者。但是当时,“上帝”和希格斯二人开了一个玩笑,该奖最终授给为量子理论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
一年之后,在对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预测时,《纽约时报》撰文写道:“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言,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候选人,已经是多年罕见。很多人都认为,假如瑞典皇家科学院不予承认这位十年来难得一见的“摇滚巨星”,几乎是疯狂之举。”《纽约时报》所说的“摇滚巨星”正是“上帝粒子”的预言者希格斯和恩格勒。
上帝终于停止了“疯狂”的玩笑,迟到的大奖终于还是交给了希格斯和恩格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