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

共享天地

2012级 >>四班 >>共享天地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来源:2012级(4)班|编辑日期:2013-03-02 18:12:37|点击数: |发布:502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山西省平遥中学 师振才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国际竞争的社会,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实际上无论是立足现实还是着眼未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里提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同属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有文化”则属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但在现今社会中,存在着重视科学文化素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倾向和做法。实际上,片面地强调为职业出路做准备的科技素质教育,会阻碍学生整个精神生活的发展,不利于人的全面本质的实现。

原来在1972年提出的单独强调通过生存技能和个人发展“学会生存”适应环境的生存价值观受到怀疑和挑战。1989年底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的报告”倡导“关心价值观”(包括关心他人、群体、人类及生存空间;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真理、知识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等)。还有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校长研讨会上确认的21世纪人才标准中,不仅把知识、劳动技能标准和道德标准结合起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道德标准处于首要地位。这些都可说明国际社会对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观念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觉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风貌等。现代意义上的,特别是着眼于未来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应包括民主和法纪观念、个性心理品质、和平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包括生态环境意识、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国际主义意识等)等等。一个概念的准确把握,不仅要把握其外延,还要把握其内涵。笔者认为,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在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社会)之间、人类与自然(环境及其它生命)之间的关系和对待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最必要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

那么,面向21世纪的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呢?中学生既包括初中生,又包括高中生;既包括普通教育中的中学生,又包括职业教育中的中学生。现在的中学生就是未来的劳动者,现在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就是未来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中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

一、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素质的提高和发挥,受政治觉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一个人如果缺乏一定的政治觉悟,休要说对社会做贡献,很可能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在1989年,受国际思潮的影响,一部分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趁风作浪,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混乱,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给国家造成很坏的影响。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我们逐步扩大开放、增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今天,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并存的21世纪,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表现是:了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渡过经济困难时期,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了解中国的国情,既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要通过实际行动努力缩小差距;正确看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曲折,既要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更要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曲折性,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和侵蚀;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认识世界,看待评价历史,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二、高尚的道德风貌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对人的行为约束、规范的准则,如道德、纪律、法律等等,这些都是对人的社会化要求。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人实现完善本质不可缺少、相当重要的一面。就连古代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道德和品德的养成,《礼记·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然后天下平。”作为现代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创造的、负责的、追求真、善、美和自由的主体。据悉,日本教育界目前正在讨论奥姆真理教事件的教训----奥姆真理教那些制造毒气的骨干分子,都是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他们虽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却丧失了作人的良知,这就是科技的负效应,可见科技的人道取向多么重要。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貌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会使21世纪形成平等、友爱、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貌和良好的品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表现是:热爱祖国,热爱大好河山,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和革命精神;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维护民族荣誉和利益,以集体主义准则来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基本的文明礼貌习惯和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具有健康、文明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具有自律、自强、自主的精神,艰苦创业、革旧创新的精神,学会负责,学会关心等等。

三、较强的民主和法纪观念

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各个阶层之间等级森严,不可侵犯。而21世纪是一个与封建社会有天壤之别的现代社会,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知识以几何级数倍增。一项新科技成果的发明、一件新产品的开发往往需要许多人高效率地密切合作和配合。现代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21世纪的竞争是效率的竞争。而只有民主管理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率。从政治上来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扬民主作风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而民主的作风是来之于民主的观念、民主的意识。纪律是社会组织团体规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集体利益的保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只有用法律来限制不正当竞争,制裁侵犯权益的行为,才能保护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持续地向前发展。

具有较强的民主和法纪观念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具有一定的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平等、自主的观念,积极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过程;自觉遵守学习、生活、工作的纪律,并形成习惯;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了解常用的法律的内容,自觉守法、护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利用法律来保护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犯罪现象做斗争。

四、健康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这就要求未来的人具有自信、乐观的个性,一定的心理承载能力和调控能力。21世纪是开放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未来的人具有生动活泼的个性,热情大方的性格。21世纪还将是合作的社会,个人之间、团体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异常活跃,这就要求未来的人具有协作、容忍的精神,宽厚友好的态度。现代医学证明,心理疾病对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严重危害。据有关部门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心理障碍调查,中学生的40%-5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具有健康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为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感到沮丧,甚至自暴自弃;坦然面对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能正确对等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承识别人,限制自己,能接纳别人,包括别人的短处;在与人相处中,尊敬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喜爱多于憎恶;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能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适度,行为协调;处事乐观,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状态。

五、一定的和平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当代的主题,也将是21世纪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应维护和平,反对霸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