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1级(10)班|编辑日期:2012-10-18 07:04:15|点击数: |发布:469
“哧—”灯丝被引燃,溅出两三粒火星,在泼墨似的夜色里划过,最终成为黑色的种子,播在大地上。柔和的焰光犹如橙红色的从舌头,轻轻舔舐着迷蒙的夜雾,漾开一片清晰;又犹如小心翼翼的待放的花苞,无声地生长在黑夜里,等待也许不存在的昙花一现。灯焰如萤如豆,仿佛有人隐在无边的夜色里,用明亮的眸子打量前方未知的路径。
这盏灯,在你的心里,在我的心里,在大家的心里,它的名字,叫美德。
我们这个社会,就好像巨大的潘多拉魔盒,形成的时候,各种欺骗、狡诈、落井下石、过河拆桥等恶行冒出盒子,幸运的是,驱散雾霭的火把—美德并没有被无情地压在盒底。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乏因为私语而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孽的事例,但无论怎样,总会有人高举“美德”这盏长明灯,带领迷失在物欲世界中的人们走出崩塌的旧社会,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这也是我国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提出“以德治国”的缘故,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糟粕会被剥离,并且形成新的美德,这就是国家的发展在美德方面的体现。美德的星星之火,也是可以燎原的。
美德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尤且又如此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个人而言,美德更是支撑其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
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巴黎、法郎士等一批文学青年准备办一个文学刊物。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给大文豪雨果写了封信,恳请他为刊物作序作为回信。几天后,雨果回了信:“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只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只是一头牛,你们是朝拜初生耶稣的三博士(指光荣而幸运的人物)。我只是一个鼹鼠掘成的小丘,你们是阿尔卑斯山。我只是……”文学青年都不相信这是雨果写来的。在他们眼里,雨果,是灼人的太阳,是文学坛上不可逾越的高山,是无法超越的巨星,怎么会如此谦卑?
然而这封信的确是雨果的亲笔。由此雨果本人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不在于他取得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他美德积累的多少。功成名就就像大漠上的城堡,即使它初建成时有多金碧辉煌,也不能改变它被岁月的风沙消磨殆尽的最终命运。
雨果的谦虚,是他的美德,也是他内心的那盏明灯,它的光辉影响着无数的人。而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又各自是什么?也许是诚实,也许是负责,也许是善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执守心中那盏明灯,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踏实。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无疑是“次级贷”。华尔街高明的金融家,明知“次级贷”是只烂苹果,却精心炮制,迷惑市场。更有人称危机的根源是“说谎人的贷款”,在贷款交易中,银行和金融家充当了“不傻的傻瓜”角色,金融家心中的明灯—诚信,责任就这样被金融危机卷起的巨浪打湿,熄灭,徒留一缕无可奈何的青烟,却使成千上万民众的生活陷入黑暗。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的话语在耳边萦绕。对于追求美德的人们,这句话就是与他们心灵之歌的应和,对于抛弃美德的人们,这句话就是警钟,如雷贯耳。
美德这盏明灯,它是你的,是你让它熠熠生辉,也是你让它黯淡如光,但它的光芒却是普照全人类的。我们要让灯照亮更多人的心灵,驱赶阴暗,引领他们走出生活的泥潭,人类历史的齿轮将转动得更加顺畅。为什么智者能够虚怀若谷?因为他们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对一个人来说,成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向温和与高尚转变的过程,因为世界的风雨和坎坷让他懂得了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这就是美德,小小的焰光也能照亮整个世界。
德如歌,婉致而悦心;德如日,光明而暖身;德如水,明净而淡泊。品味美德,就是品生活,就是品人生。“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仁与义,可以视为美德之表现,也是古人对美德的总结与概括。终有一天,对美德的追求,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信仰。
执守心中的那盏明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