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班

共享天地

2011级 >>五班 >>共享天地

共造戊班明天

来源:2011级(5)班|编辑日期:2013-03-17 19:31:30|点击数: |发布:464

共造戊班明天
当今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要求弱化约束,分化甄别功能,强化育人功能,这反映在班级管理中,有待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优秀的班级文化正是推动这种关系向良性发展的动力,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学校实际,抓住班级布置、管理、活动的三要素,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人文化的班级布置——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
教室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人文化的班级布置是前提,创设有生命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班级文化离不开教室基本设施建设和教室的布置与设计。
1、 让每块磁砖、每扇窗户、每堵墙都能说话。在教室走廊里布置橱窗与书法角,在教室墙壁上布置了“我有一双巧手”、“佳作放送”、“读书摘星园
2、 利用教室空间,合理安排生物角,植物角,培养学生爱心,美化教室;建图书角,引领孩子畅游书海,设荣誉角,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3、 在黑板上开辟“格言园地”“成语积累”等,开展“我的名言”“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成语接龙”评比,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知识的熏陶。
4、 教室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第一舞台,所以应还准备 “新闻发布台”“日记展示台”“好书推荐角”等。
教室里的一凳一桌,一窗一门都应发挥其特定的育人功能,环境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性,可以在班级文化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再创造,再设计,在此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使师生都获得陶冶和感化。
二、人文化的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化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优秀班级文化的深化,而以文化为特色的班级制度强调的是学生与制度的主体与主动关系,而非被动的接受。而学生不仅是班级制度的制订者,更应是班级制度的执行者。我班尊重学生个性,建立由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团队,在主动中建设开放民主的班级制度化管理。本班设有两套班委,轮流开展工作;设有班主任助理一名,处理两套班委间的分歧;经过竞争、评比,让班中绝大多数同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提供为班级出力,为大家服务的平台,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当家作主。
三、多样化的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多色彩的主体生活,把实践的空间,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开展健康的、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活动的开展体现“三性三化”。即常规的班集体活动,体现自主性,趣味性,时效性。主题的班集体活动体现系列化、多样化、主动化。
为了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主体性人格教育的实效性,我摒弃了简单重复的说教,利用晨周会课,尽可能让学生策划活动内容与形式,开展适合学生生活与内心需求的活动。如近阶段校园安全教育,学生策划了“安全、平安、我能行”的班队活动,三月份开展了“雷锋永驻五(1)中队”的中队活动。对于主题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我改变以往片面的道德灌输,强制的道德行为训练,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去感悟,去纠正。如开展四人为一组的“摘星”活动,科技节的“我是小小科普宣传员”,关心国事时事的“新闻发布会”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顿悟、去体验、去享受成功、增长知识,提高了能力,促进了发展。
总之,优秀的班级文化会如“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使学生易于接受,逐步走向规范,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终身受益。
205 杨锦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