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应子魁、王雅琪、王诗怡、李佳慧、裴旭颖、史冬燕、钱科扬、陈绮、周忆、郭蕾蕾|编辑日期:2009-12-26 10:16:35|点击数: |发布:45
研究组员:应子魁、王雅琪、王诗怡、李佳慧、裴旭颖、史冬燕、钱科扬、陈绮、周忆、郭蕾蕾
《红楼梦》中出现的许多女子,曹雪芹都赋予她们生命,使之艺术形象永葆不衰。
这些女子大多年轻貌美,聪慧可人,所以也惹得众人对她们“宠爱有加”。
一部红楼梦,写出很多美丽动人又各具特色的女子,但总能挑出一丝缺憾之处,林黛玉富有才气却又孤高自许,薛宝钗精明却过于心计,贾元春得受皇恩却又骨肉失散,贾迎春温柔和善却又过于懦弱,贾惜春富有朝气却又固执,王熙凤泼辣勇敢却阴险狠毒,妙玉清高却又孤僻,尤二姐多情却又无能,最叫人欣赏的,莫过于史湘云了。
她,一个生于世宦人家的女孩,虽说有着锦衣玉食,但是情况也使人堪忧。从小父母双亡,依附于叔叔婶婶的家里。虽说是侯门之女,却又有许多的无奈。寄人篱下的滋味自然不太好受,但是比较起来,林黛玉的无奈委屈是由于自己的过于敏感造成的,上有贾母的喜爱,中有姐妹们的拥戴,下有丫头们的尊敬,生活无忧无虑,还有姐妹们的相伴,再加上贾宝玉的怜惜。即便这样依然造成了林黛玉的无限委屈和痛苦。那么史湘云呢?有截然不同的待遇。在家里不能做任何的主,即使偶尔被接过贾府居住,也要被埋怨。一个侯门之女,每月的月例钱也不过几串,还不如一个贾府的丫头。还要做家里人的针线活,竟然不得休息。更不用说别人的闲言碎语,婶娘们的指桑骂槐了。但是,这样的一个环境教养出来的女孩却是那么的豪爽大方。她从不自怨自怜,一部书中没有湘云落泪哀怨的情节,所看到的都是她的大笑,她的豪气,她的不拘小节。
一个女孩子家,却最爱作难孩子打扮,竟然也显得玉树临风。还引得大观园中的丫头跟着效仿,也是难得的一件美谈。不管是没有心计还是就是直爽,有什么就说出什么。把黛玉比戏子这情节,大家都明明知道的都不说,怕黛玉恼火,她却说出来,无需顾及后果,做了就做了。也曾经仗义执言,叫林黛玉挑出薛宝钗的短处,因为在她心中,宝钗是完美的一个形象。决不盲目跟着宝玉,奉承林黛玉。当然按照她的个性,也决不会猜到薛宝钗小恩小惠拉拢别人的心计。全部书下来,看她埋怨宝钗的也不过是没有和她们一起过中秋节罢了。豪爽大方,没有心计,难得的一个如此的女子。
她决不故作清高,腥膻大吃大嚼,却也是锦心绣口,才华横溢。一个新鲜鹿肉,引来多少羡慕的眼睛和垂涎的口水啊。还会有谁能够不顾及小姐身份提议烤鹿肉吃啊,那个薛宝琴不是连看都没看过么,更甭提吃了。还不是肉的香味招来平儿、李纨、探春、王熙风等人,由此才有一个即景联诗的生动故事。吃完鹿肉,这个才女不是也大展宏才么,一个大观园即景联诗大约出场了十一个人,发言四十五句,一个湘云就占了十一句,占了绝对优势。即便号称才女如林黛玉,不是也和别人合伙都没抢过湘云么。才思敏捷,别人只能自愧不如。中秋月夜湘云黛玉二人联诗,一个“寒塘渡鹤影”,是何等的雅致,何等的贴切,何等的耐人寻味。连黛玉也是自愧不如,即便联了“冷月葬花魂”,也过于奇诡,近乎险句。湘云的才气可见一斑。
醉卧芍药阴的湘云显得美丽,富有情趣,醉态可掬。试想,在微风轻拂之下,花香醉人之中,清凉的青石之上,一个醉态美女,头下枕一个香味扑鼻的鲛绡手帕,口中吟着一段猜拳行令的诗句,芍药花瓣轻轻飘落到她的头上身上。一缕阳光映出一个红润的脸庞,人比花娇,怎么不叫人又笑又爱。
咬舌的毛病越发显得她的可爱。一个女孩,如果过于完美,总是叫人敬而远之。而这湘云,身份高贵,却又平易近人,和小姐们能和睦相处,与丫头们也亲近密切;风才卓绝,却又直言坦率,有文采有才华,却又能说笑能打闹。而一张嘴,不管是“幺、爱(二)、三、四、五”,还是“爱(二)哥哥”,轻微的咬舌,清脆的声音,都叫人觉得一个娇憨可爱的女子如在眼前。
不过于清高具有名士风范,才华横溢具有名士风采,正直坦诚具有名士风度,美丽善良又富有情趣,显出女孩的可爱,一个史湘云,真是叫人欣赏。
虽然我们知道,在“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一回中已经暗示湘云会嫁给卫若兰,但“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曲文注定了湘云和卫若兰的婚姻是不会长久幸福的。卫若兰的病死是可以推测的。在著名的“六桥三多本”的《红楼梦》中,情节正是如此。虽然我们不能肯定三多本是否为曹老先生的原作,但与推测相符合的众多情节仍有力的支持了我们的理论。
黛玉就曾经很敏感的发现,宝玉和湘云的金麒麟是一样的,而湘云自己也承认那麒麟是一雌一雄。可以说,这一对金麒麟是湘云所拥有的绝不输于木石前盟和金锁的资本。要知道,除了她们三个外,其他被认为与宝玉有暧昧关系的女子都没有这种小物件。有人说黛玉也没有,错了,黛玉起码是有香的(脂砚斋曾想命名之为“暖香”)。而且在黛玉刚进贾府,宝玉第一次摔玉的时候,贾母就说过:“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这里虽然可以说是哄骗宝玉的,但也有很大的可能是黛玉真的也曾经有一块玉。更何况脂砚斋在这里有批注道“所谓小儿易哄,余则谓君子可欺以其方云”——据此我们基本可以判定黛玉那块殉葬的玉是存在的。
在才华上,湘云绝对和钗黛是有一拼的。从那三首众人叫绝的白海棠诗,到芦雪庭即景联句的独占鳌头,再到中秋夜和黛玉比拼对联和那首引起了桃花社添词的《如梦令》,湘云的才情得到了充分的描写与肯定,这也是她可以和钗黛相比肩的另一大资本。至于其他女子,虽然也很优秀,但终究无法企及这三人的高度。即便是宝琴和秒玉也不例外。
湘云虽然是十二金钗中出场最晚的,但作者却很巧妙的通过后文多次的补叙和追忆将她和宝玉共同度过的童年生活加了进来,丝毫没有给人唐突的感觉,相反,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宝玉成长的过程中,湘云作为重要的,一起淘气的伙伴,两人有着极其亲密的关系。想来就算不及和黛玉的“一桌吃,一床睡”,但比之与宝钗恐怕还更为亲近些。
事实上,我们发现,宝玉和黛玉的缘分是前生定的,和宝钗的缘分是神仙给的,而只有和湘云,才可以说是今生在凡尘产生的,没有任何外力强加的。在对待宝玉的功课与功名问题上,她不像黛玉那么理解宝玉,她的看法与宝钗如出一辙。在平时来贾府的居住生活中,她更多的也是与宝钗住在一起,和宝姐姐交好。另一方面,黛玉在后来的日子中也认为宝姐姐是个极好的人,起亲密程度也不亚于湘云。在这一点上,三个人又形成了十二金钗中唯一的一个小团体,自然,这三个女子与宝玉的关系也是非常人可比的。
《红楼梦》中有一个很独特的人物塑造方法就是“小照”。也就是说在某些丫鬟身上能够找到小姐们的影子。脂砚斋就曾经在批注中写道:“予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错”,明确指出晴雯是林黛玉的小照而袭人是薛宝钗的小照。仔细阅读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宝玉的丫鬟芳官很有几分史湘云的影子。贾母在数年前曾误将穿着男孩衣服的
湘云认做是宝玉,说明了他们二人是有些相象的。到了“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时候,“众人笑说:‘他两个倒象一对双生的弟兄。’”写出了芳官和宝玉在相貌上的相似。而后来芳官被赶出大观园的罪名,是引诱了宝玉。另外的两位“小照”——袭人和晴雯,我们知道,一个是和宝玉有了云雨之欢的,一个也是因为生的太好,被认为勾引了宝玉。而她们的大照正是与宝玉有着因缘的宝钗和黛玉,由此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