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研究性学习

学生发展 >>研究性学习

妙玉之谜

来源:高一6班|编辑日期:2009-12-26 09:41:15|点击数: |发布:45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忙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虚花悟
妙玉是个身隐心不隐的人。从小出家的,毕竟没有经历过人生,所以尽管修炼有天赋,但是一到关键,把持不住,难免落入红尘罗网之中。想象她当时在进入贾府之前,一位貌美多才、天性极其净洁的女子,在这个社会,危险丛生,肯定也是为了寻找一个安全之所,才来到贾府托身。但刚出危险的丛林,反落绵绵情网。作为大观园的旁观者,自己的身份又不允许她参与其中,有点当年顽石旁听和尚道士笑谈人间富贵的情景,又是羡慕,但又无奈,只能将心思内藏,表面上,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孤高自诩,但是一旦薛林一来,她就马上露出本色,宝玉一到,更是手足无措,心境动摇。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其实更是他的内心写照。一个修行人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她天天在庙中,也是时时刻刻翻滚在地狱轮回中受煎熬。至于妙玉结局是否还俗嫁人还是其他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
妙玉于宝玉的帖中,称自己为“槛内人”。宝玉的回帖中,又署名为“槛外人”,这槛内槛外之间,终究有一条槛。妙玉时不时地去俗世走一趟,宝玉又常常地说要去做和尚。到最后槛内人被拉出来,槛外人又跟人走进去,终复又隔了一道槛。再则,宝玉是个博爱的公子,而妙玉,只不过是他们家请来的道姑。且不说他们两人的地位,单就宝玉来说,他有与他志同道合的林妹妹。妙玉虽然也是既美又慧的,但终究与宝玉有很大的距离。妙玉的高傲带有很大的虚伪性。她的善恶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建统治者的标准。尤其看不起广大劳动人民。而且从玄墓到京的目的也是同一些碌碌的俗人一样,只不过求“扬个名”。当然,这对于妙玉来说完全是无意识的,是整个社会潜移默化的产物。而妙玉本身,也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宝玉身上就带着一股反叛性。这就给妙玉梦想的本身笼上了一层悲剧色彩。而且,社会终于容不了这样的有梦想的女子,扼杀不了她的梦想,它就打击她的人。妙玉被强盗抢走了。至于她被抢走之后是死是活,其实已经没有意义再讨论下去了。妙玉这个人物所予读者的美感就在于她的纯洁,高傲。而被歹人抢去之后,这种品质已不复存在。所以说,妙玉是死了。而妙玉的红楼梦呢?在当时的社会中,在那青灯古殿上,不自觉地滋长了那么多时间。最后一伙强盗,将她那精心保护着生长的梦击得粉碎。红楼无梦。
世难容(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间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