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友社|编辑日期:2012-06-08 20:45:23|点击数: |发布:391
《围城》中,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种种细节,极其普通的琐事,然而正是在这些琐事中,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是那样生动,艳活和逼真.
表现生活的真实,却又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真实,上升到人性和世态的层次和高度上,正是一种高超的艺术。
文中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着笔很少,所谓的历史容量,时代风云只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这在某些人看来,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病灶。我却觉得这正是本书的成功处,因为它不以特定社会下的典型人物为目的,而是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态为目的,换言之他反映出了带普遍性,而超越了时代的人性百态。我敢说,象方鸿渐的不学无术,董斜川的附庸风雅,曹元朗的庸俗无聊,褚慎明的欺世盗名,孙柔嘉的胸府心计,鲍小姐的轻浮肤浅,李梅亭的厚颜无耻,高松年的老谋心,这一类文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后还会有;至于“文化沙龙”的无聊,三闾路上的见闻逸事,学校里的人情世故,上海滩上的稻梁谋,大家庭内的口舌是非,无不这样真实,又这般深刻,更不有说将婚姻喻为围城的永恒命题。
《围城》常被看作关系婚姻问题,所谓“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冲进来”,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围城要表达的含义和内容与其是指婚姻,不如说是指人生!虽然故事从头就尾象是围绕着方渐鸿的婚姻展开,但钱先生其实是借方渐鸿的经历和其他人的小故事,表达了自已对人生的种种看法和理解,并以讽刺调侃的方式,让人在会心一笑时,有丝丝的苦涩。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读一次《围城》就象跟着方鸿渐游经一番,有了一次深刻的人生经历。
《围城》是钱钟书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讽刺手法,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一位徒有虚名的留学生,在爱情、事业、家庭等方面的悲喜剧,以机智的幽默、渊博的学识、辛辣的嘲讽,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事进行了批判,同时也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围城》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是这样,对职业也是这样,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
回想方鸿渐的人生:他漂泊异地,感受着社会、事业、家庭的种种压迫,却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与归宿,深深体会到随风掷抛的苦涩滋味,真为作者的形象比喻叫绝。作者将生活本身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将“围城”中的人,在各种背景下的痛苦、感伤、可笑等作为自己观察、讽刺的对象,令读者感觉到一个个看似遥远,但却离我们很近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于是,我想到了现实世界,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的一生就是在城里城外徒劳的来回着,这就是生活的全部。穿布鞋的想穿皮鞋,穿皮鞋的想返璞归真;不出名的想出名,出了名的又感慨难以过上普通人的日子;有权的羡慕有钱的,有钱的羡慕有权的;女人想做男人,有男人做变性手术成为女人;务农的想做工,做工的想经商,经商的想做官,做官的想自由。。。。凡此种种,不已而足。
像我们这样一批拥有花样年华的人,还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小的时候,渴望成长;长大了,却又怀念童年时风中荡漾的秋千。我们永远都不会对现在满足,于是,我们说烦,我们嫌累,我们看什么都不顺眼。于是,我们买彩票渴望中一大奖;我们梦想能出生在富有家庭,好继承一大笔遗产;于是,我们想找一有钱的,跟一有权的;于是,我们乞盼着神仙保佑我们心想事成。读了《围城》后,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对身边所有人大声地说:“怀念已过去的,珍惜还拥有的。”因为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只有珍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才能看清生活,不致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生命的诞生远不是我们虚伪的歌颂那样美好,爱情的来临也不是我们虚假的梦幻那么神圣,死神的召唤也没有我们虚惺的眼泪那般悲切。有一种选择,就是直面人生,既然人生不过是此城彼城,城里城外,那么就勇敢地面对好了!
人生之路,时而受到阳光沐浴,时而遇到暴风骤雨;时而清新,时而朦胧;时而鲜花遍地,时而满目枯黄;时而拥有一切,时而形神俱无;时而从崎岖的幽径步入阳光大道,时而又从平坦跨入坎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情景、情形和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的一步一步走完。。。。
读了《围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相信,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包括自身,都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色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