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友社|编辑日期:2012-05-26 20:18:09|点击数: |发布:391
台 湾人民究竟如何看待两岸关系?
我在英国的室友当中,有一个台湾女孩C小姐,虽是台北人 (台北是国民党大本营,泛蓝),但她全家都是绿营人士。因为她的关系,身边多了好些台湾友人,台中,台南,宜兰等地的都有。她们当中有蓝有绿,温和点的会接受”中华“这个概念,也有极端的把”中国“和”台湾“完全分开。温和的大多是国民党支持者,民进党支持者通常是连外省人(外省人是指当年跟着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那群人)都一起排斥的,完全坚信台湾民族自成一派,就像赛德克·巴莱中一样。
1. C小姐的选举权
我的室友C小姐,似乎介于两者之间。一年前刚认识的时候,火药味很重,互看对方不顺眼。直到刚才,一同去邮局给对方寄明信片,我寄到台北,她寄到上海,因为我们已经是彼此在英国最要好的朋友。
刚开始,我们不太知道如何跟对方相处,两岸敏感话题是大大的雷区,一提到就尴尬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次我们在厨房聊天,英国室友加入我们,聊着聊着突然来句: 所以台湾是一个国家吗? (So, is Taiwan a country) 。我俩当场石化,看了看对方说,这个问题我们会給出不同的答案哦。接着把历史告诉他,由他自己评判。室友说,“噢,我不知道这是敏感话题,不要杀我。”
在阿姆斯特丹,青旅是混合寝室,晚上和对床的几个西班牙男孩聊天。这几个男孩都对两岸三地历史挺熟悉,其中一个男孩很挑衅的说,你觉得香港是中国的吗?我说当然是,都已经回归了。他接着说,那你们的护照一样么?我说不一样。他很不屑的答道:如果护照都不一样,怎么能算是一个国家?
在解释台湾问题时,C小姐通常会使出一个很厉害的杀手锏来论证台湾问题,她每次都会提到:“我们可以自己选举总统,但是她们不可以”(We can elect our president, but they can't)。这一招,我基本没有招架能力。
一般我会强调,给多点时间,中国正在往民主的道路上走。谈完政治谈经济,这几年我在各地遇到的外国人无一不蛰伏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个西班牙朋友也不例外,他大赞中国发展好,说他的好朋友现在就在上海工作且定居,他自己也好想去中国工作,通常这个时候,C小姐就会开始放空。
虽然说很多外国友人觉得两岸问题很有争议,但在实际上他们根本分布清楚大陆和台湾。因为其中一个西班牙男孩提到有一个去杭州的工作机会,说到时候要向我们两个咨询杭州的情况。其实,C小姐又哪里知道杭州的事情呢,但我们都懒得解释,就说好。
2 - 防御大陆反攻
这样的经历多了,我们慢慢的也能应对自如,一笑了之。有次聊到服兵役的事。我问C小姐:
"台湾服兵役是强制性的么?"
"对啊,不服会遭鄙视哦。你们不用么?"
"不用啊,没什么特别的理由要服啊, 你们为什么一定要?"
“防御吧。”
“防御谁?我们么?”
她愣了一秒,说:“哦,对啊”。
全场大笑。
按理说,碰到敏感话题,爱国情结应该让我发飙的。可是我不能抓着C小姐的双肩边死命摇晃边咆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后果我用脚趾头也想得到,C小姐一阵恐惧,回房默默的上Facebook主页PO一句:大陆人真恐怖!那我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么。
2. ”既然(中国)强大,那就跟着强大也不错“
复活节的假期,我同来自台北的C小姐和台南的P小姐一同去欧洲大陆度假。在柏林火车站买Eurail pass, C小姐和的P小姐的台湾护照虽然中文是中华民国,可是英文翻译跟我们的很像,他们叫做“Republic of China”只比我们少了个“People‘s”。所以德国服务人员很理所当然的在票据上开的国籍也是China,由于担心跟护照信息不符带来出行不便,她们只能跟大妈要求重开,大妈很困惑,对同事说道,为什么护照上明明是China,可是开出来China,她们说不对。在一番解释之后,终于改成了Taiwan。隔壁队伍印度长相的游客一副很懂的样子打趣说:Yeah, Taiwan, Taiwan is not China...我很想说,排的你队吧,我们的家事不用你管。
我Kindle里面刚好有一本书叫做<我们台湾这些年>,在火车上,我会边看便跟她们讨论。跟C小姐不一样,P小姐虽然来自台南,父亲却是支持国民党,本身无党派。这一点很有趣,因为一般来说,台北泛蓝,台南泛绿,这和历史有关系,南部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聚集的地方,而北部比较多“外省人”。两个人虽然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立场上均一致,但态度软硬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我问他们现在台湾年轻一代怎么看台海关系,P小姐说,那要看你的职业阶级和立场,如果你是商界的,你会倾向于两岸多对话,因为台商真的不可以没有大陆市场。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支持统一。
“有吗?”C小姐反驳道。
“有啊,有的人会觉得,既然(中国)强大,那就跟着强大也不错啊”。P小姐有点支支吾吾,我大概能理解,因为作为一个台湾年轻人,不管是否真的在乎政治上的事,至少立场上要摆出“台湾自主性”的姿态,否则在朋友中间压力也会很大,因为那毕竟是目前台湾的主流思想。
“有几个?”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啊”
”可是台湾经济也不差啊,我们是亚洲四小龙耶“ (C小姐一直很以台湾制造为荣,我们两个都用HTC,而且是同一款,也是台湾制造,的确很有诚意)
“那H小姐你怎么看?”为了避免气氛僵化,我把问题丢给天津姑娘,她没让我失望。
“两岸关系啊,相互依存吧”,她说道。
“没错,相互依存,我觉得H小姐说的很对”C小姐立刻表示赞同。
接下来,话题慢慢转向温和,没过多久,四个人就没心没肺讨论起好吃的好玩儿的起来。
这场对话也就是四个人随便聊聊,没什么代表性,但也许能作为一个反应时下两岸年轻人想法的一个侧影。我们的观点都带着父辈的深深的烙印,彼此间每一次交流都在挑战先前的认知,原本的确定慢慢变为不确定,不确定慢慢变为确定。
3. 国家的意义
今年六月,我和C小姐一起去苏格兰玩。爱丁堡下大雨,我们在大象咖啡厅躲雨,畅谈国家的定义。我认为nation is a imagined community,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意义,C小姐觉得国家的意义不限于此,是民族性的差异。我举出反例,如果真要论”民族/种族“的话,【台湾和福建】不是要比【厦门和新疆】更应该是【一国】吗?可是这似乎跟你的政治立场相左哦。台湾国籍的国民党当初不也是中国人吗,只是建了另一个政权就成立另一个”国家“了。很多时候【国家】不就是【政治】上的概念吗?我们普通老百姓又何必为了【国籍】这些事情失和呢?
4. 台南的抵抗 - 你们中国人
C小姐有一个在这边读Phd的学姐-J小姐。J小姐来自台南,是我到目前为止碰到过立场最坚决的台湾人。J小姐人非常好,善良热情,乐于助人。有次周末开车带我,C小姐和另外一个台湾女生去逛集市,虽然相处很不错,但言语之中政治立场非常明显。比如C小姐做了什么无厘头的事情,J小姐会说,“你不要介意,我们家(台湾)的孩子不是都这样的,千万不要给你留下不好的印象哦。”,”我在这边跟台湾同学会的那些人相处不来,也都跟实验室里的中国人走的蛮近的“,或是说 ”那你们中国是怎样?“ ”现在很多中国人也都开始把小孩送出国外了,因为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云云。
J小姐不爱看康熙来了,她觉得小S说的有些话她难以接受。我不免会自作多情的猜测一番到底是什么话。康熙来了所在的电视台是亲国民党的,而王伟忠又是眷村出身,混娱乐圈,立场上应该是比较”亲大陆‘的。不知道是否因为如此。
5. 你的陪伴
开头说到我和C小姐一起去寄明信片给对方。前几天夜里她来我房里聊天,想到即将离别,难免感伤。这一年,我们彼此陪伴,无数个大笑大醉的夜晚,一起背包在欧洲闯荡,又岂是这点“政治差异’可以阻挡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