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友社|编辑日期:2011-10-04 19:45:41|点击数: |发布:391
想聊聊近来读的书,不得不说到奥威尔。知道他的《1984》,自然是因为村上《1Q84》的热闹。可是初次窥探到奥威尔的精神世界,并非由《1984》开始,而是《动物庄园》。
这本书读完,震惊的是我怀疑几十年前的中国是否人手一本此书,且全部对号入座。不论是以个人的独裁攫取了革命的成果,还是“拿破仑说的都是对的”所对照出来的中国现实,都像是全体中国人对这本书产生了虔诚的膜拜,成了行动指南,一一对应而出。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一句话,你一再批判的所谓的社会不公平,只是因为你没有站在天平翘起的那一端。当我们总是在批判现在制度的腐败时,我们也在为自己认识位高权重的人并为此得利而沾沾自喜。“我上边有人”,并非只是调侃的笑话。每个人在面对利益取舍时都成了不许他人点灯,只许自己放火的独裁者。
中国的历史是能最好地诠释人性潜力的含义的,而《1984》在当时则相当精确地预言了中国的未来。这本书虽然不是为了中国而生,却是活生生地在中国铺展开。
推翻压迫,翻身做主人,正如当时的国民一样,庄园里的动物们越来越不满足自己的生存环境,当情况恶劣到极点的时候,激愤涌起,一举推翻了统治阶级,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者。所有特殊行动的产生一定可在之前的思想转变中寻出端倪,少校校临死之前的演讲,带给所有备受压迫却只能面对强权忍气吞声的动物们一个光明的希望——造反——以此创造完美的世外桃源。
造反顺势而成,可随之而来的却并非曾经预想的世界,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迫害和生活的窘困。在人管理农场的时候,他只是需要动物们的劳力和身体,而当同类坐上了“领袖”的位置,需要的则是绝对的精神服从,以此演发出的管制、欺骗、煽动——愚民政策——让动物们虽总有怀疑,可最终无力思考和反抗,继而默默接受。
有效的专制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是为统治阶级奔走的伟大的演说家(声响器)及失去了思考力的暴力的绝对拥护者(被拿破仑封闭式养大的狗),一是习惯了逆来顺受对生活懒于思考、无力思考或者说思想已被麻痹的被统治阶级。专制的生存,二者缺一不可。
正如芥川龙之介所说,所谓废除奴隶制,指的不过是废除奴隶意识而已。而意识的改变自然少不了视野的开阔,多方位的接触,才能更精确地取舍,当然也就更少不了教育。可教育却不能等同于上学的时间,学历也并不与知识绝对挂钩。当人只是封闭在当前的环境下,所有的一切就会是无可厚非无可更改只能如此,可是一旦能站起
来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每个人都有可能更好,社会也有理由更接近世外桃源。虽然世外桃源永远不可能到达,因为到达即消失,完美的永远是彼岸。这也正是芥川龙之介的话,我们永远不会再去追求我们已然拥有的东西。
世界永远阻挡不了保持阅读和思考的人,这是教育的最好方式——自我教育。身在何处都即他方,身在何处都为家。当意识到了一定的程度,地理便不再是界限也无所谓外面的世界,只不过是另一个你还未曾到达过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