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

书友社

学生发展 >>学生社团 >>书友社

《活着》书评

来源:书友社|编辑日期:2011-03-05 18:47:17|点击数: |发布:391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

当初在序中看到这句话时理解还不深,最近反复看完小说和电影的时候才有了新的体会。活着,仅仅是活着,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却是件复杂费神的事。正是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参杂了很多身外之物才使得我们感觉到活着的艰辛,殊不知活着在更多时候只是种状态。

作为余华的唯一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活着》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在冰冷中叙述残酷的天赋与艺术,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

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又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抛弃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的主人公的名字叫作富贵,整本书也可以称作是富贵一生的记录。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二十世纪初,富贵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里面,年轻时的富贵只知道吃喝嫖赌,很快家里的所有财产都被他输光了,父亲也被气死了。不久,又被国民党抓了去当拉炮的,幸运在战争中捡回一条命,但回到家后发现母亲已经病死,女儿凤霞也聋了。过了几年的平凡生活,为了供儿子有庆读书,不得不把凤霞送人,但有庆为了给正在生产的县长夫人献血,被抽血过度抽死了。后来凤霞回来了,好不容易找到个婆家,本以为幸福地生活了,没想到在生产时也应出血过多而死去。几年后,老伴也比他早走了,孝顺的女婿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了,只剩下了他和孙子苦根两个人相依为命,可是,孙子因为吃豆子太多而被撑死了。留下了富贵一个人和一只老黄牛,几代人的悲痛全都压在了富贵一个人身上。

文章里的情节,有时让人兴奋,有时让人伤感,甚至有时让人产生绝望。当看到有庆为了怕磨破鞋把鞋抱在怀里在雪地里跑去上学的时候;当看到有庆为了怕轮不上自己抽血拼命挤最终失去自己的生命的时候;当看到凤霞被人取笑默默地承受的时候;当看到二喜最后遭遇的悲惨事故的时候;当看到苦根饿得头晕最后吃豆子撑死的时候......一切的苦痛在作者冰冷平静地叙述中化作了泪水与哽咽。

痛心,震惊之余是对那个时代以及现存的黑暗的绝望。有庆死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地永远离开了这个属于他的美好的世界,应该是给人很大震动的。但我们发现,“医生也没怎么当回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胡闹。”然后在小说里再也没有下文了,事情也是到此就结束了。当今的矿难遇难者,拆迁自焚者,在某种程度上又引起了我们多大的措施呢?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多,平凡人的命不值钱?

活着,仅此而已;生活,终究要继续;选择活着,就努力活着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