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

书友社

学生发展 >>学生社团 >>书友社

[分享]《神曲》书评

来源:书友社|编辑日期:2011-01-23 09:22:31|点击数: |发布:319

《神曲》的书评

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丁:1265—1321。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
《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子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象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生命就是伟大的朝圣之旅

  当人间的美好愿望还没有成为现实的时候,当天堂的理想还停留于圣职买卖的阶段,伟大的诗人但丁已经开始不安了。欧洲大陆的天主教团的整体腐败根本无力将天国的诺言在人间兑现。最优秀的人必然很快醒悟到,抵达理想王国的道路无法由僧侣阶层来引领,而必须由一己的生命来铺就。于是就有了但丁的灵魂漫游地狱、炼狱,最后抵达光明澄澈的天堂的伟大历程,于是就有了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史诗之一——《神曲》。这是一条关于灵魂秘密成长和壮大的美好路途,是一条伟大的精神朝圣的路途。
  生命的诞生和澌灭其实只是瞬间的事情,青春成垂暮,红颜变白发不过是翻手覆掌之间。时间摆弄起人的生命,就象狂风摆弄一片树叶和一粒微尘。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人在时间里面隐忍着多少的无奈啊!那么,人的生命能够完成什么呢?从哪里才能够建立起人的自信?一个纯粹的生物过程吗?在人生的途中到底有无灵魂苏醒的可能?如果没有,那么无数的生命终将归于何处?如果有,那么生命当中到底又隐藏着多少迷误的道路呢?而且,又会有多少失踪的迷魂呢?
  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是:“对于不可知的事物,你最好的态度是保持沉默。”但这话对于精神生命强健的人是无效的。但丁《神曲》的意义可以在这个层面上产生,并且能够源源不断地涌出它的崭新意义。它是对不可言说的事物进行了言说,而且是规模宏大的言说!整整花了一百首歌,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来言说,以它那严谨而完美的结构和韵律,以完美的音乐。任何事物,一旦到了深处都是音乐,音乐在事物的内部持久地响着。而所有其他的东西仅仅是表皮和果渣。这是这个世界的核心秘密,也就是创世的秘密。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创世是永不停顿的,神秘的手掌在恒久地运作着。而但丁参与了这个创世的秘密。是的,只有象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等天才才有足够的资格拥有这些入门之券。为了能够顺利进入《神曲》,我们必须从《序曲》开始,它的标题是《维吉尔救助但丁》,但丁是当时意大利的城邦国佛罗伦萨的市民,那时的佛罗伦萨经由古代阿拉伯和地中海的中介,已经透进了古老文明的第一束光,而欧洲文艺的复兴正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异教文化的兴起为代表,作为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维吉尔,他的一些诗章为他在中世纪赢得了预言家和魔术师的名声,所以被但丁视为精神的导师和智慧的海洋,帮他穿越了地狱和炼狱的昏惑、穿越人生的迷途。但丁对维吉尔的灵魂说:
  “你是我的大师和我的先辈;
  我单单从你那里取得了
  那使我受到荣誉的美丽的风格。”
而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就直接启发了但丁《神曲》的创作。这无疑也是一个美好的见证:再伟大的诗人也一样需要古老文明的援助,需要借他人之筏来渡自己的人生之河。


  这序曲也是诗人留给我们的第一个秘密,我们可以用吟唱的方式进入,同时以倾听的方式打开,诗人曰:
  “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
  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
  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唉,要说出那是一片如何荒凉,如何崎岖
  如何原始的森林地,是多难的一件事啊;
  我一想起它心中又会惊惧
  那是多么辛酸,死也不过如此:
  可是为了要探讨我在那里发见的善,
  我就得叙一叙我看见的其他事情。
  我说不清我怎样走进了那座森林,
  因为在我离弃真理的道路时,
  我是那么睡意沉沉。……”

  人们历来是将《神曲》视作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几乎包罗中世纪的一切学问。所以研究但丁的学者Ozanam说:“《神曲》是中世纪文学哲学之总汇,而但丁就是诗界的圣托马斯。”而这部庞大的著作,里边又不知埋藏着多少的隐语,寓意,哑谜和未明的宝藏啊!
  但丁的根在精神土壤里边扎得极深,深入到了神圣的宇宙秘密之中,的确非我们常人所能够抵达。幸亏他在其学术著作《飧宴篇》中早做过提示。他说,要理解一部伟大的作品,必须掌握它的四种意义:字面的意义,譬喻的意义,道德的意义,还有奥妙的意义。其中第四层意义,也就是超越性意义。类似于自神祗处领受过来的至高启示。这也是《神曲》最难索解的奥义。所以有时侯我们毋宁认为,但丁的伟大在于,他创造了一种启示的文学——或者说,是一种区别于先知布道的崭新的启示文学,用史诗的形式。面对它,即便穷尽了我们毕生的智慧,我们也未必能够穷尽这诗歌的启示本身。很难想象,一个写出了一万四千多行神秘启示的诗人,居然能够那么从容而又清醒,丝毫也没有沉陷于迷狂的迹象。但伏尔泰还是说:“但丁是一个疯子,他的作品是怪异之物。有很多评论家在评议他,但没有人真正理解他。”德国诗人蒂克也说,《神曲》是“一首神秘的深不可测的歌。”
  关于诗歌的智性部位,闻一多曾经批评过泰戈尔,说哲理不宜入诗!这其实是作为抒情诗人的偏见。也是一种懒惰的遁词。其实面临真正本质的事物时,诗歌也许是最有效的,也许诗歌才是最能够传达至高哲理,至高奥妙的形式。哲学不一定有效。但丁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当圣•托马斯在酝酿他宏大的备受尊崇的思想体系时,但丁却依凭他的诗歌攫取了精神王国的皇冠。对于这种诗的智慧,但丁有足够的自信,他借维吉尔之口嘲讽了理性的软弱:“谁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梦,那真是非愚即狂。”而且他还说:“我将……作为一个诗人归去,在我受洗的泉边戴上我的桂冠。”显然他也意识到自己在从事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工程。

  但丁说:“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人生旅程的中途”?这是指什么时候呢?我们度尽的年月,经常像是叹息一样地轻微,而在《旧约•诗篇》里响起了神人摩西的祈祷声:“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也许诗人但丁也受到类似启示,他在其《飧宴篇》中把人生比做一座弯门后,他就说道:“这座弯门的顶点在哪里,是很难确定的-------但就大多数的生命来说,我相信,达到这顶点是在30岁和40岁之间。而且我相信,身体组织最健全的人,达到这顶点总是在35岁。”而但丁生于1265年。而35岁(1300年的夏天)的但丁被任命为**最高行政机关的执行委员行政官,持续了两个月就下台了,而两年后,他就被教皇势力驱逐出佛罗伦萨,然后终生在异乡漂泊,最后客死异域;
  诗人在回顾自己的这段生命时云:“就在我们人生旅途程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显然,从政治的旋涡中脱身,在诗人眼里,无异于是从“昏暗”中“醒悟”过来。东晋诗人陶潜在主动离任时亦曰:“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看来,诗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人生的中途苏醒过来,然后用自己的眼睛寻找自己的真正位置,于是通过诗歌的形式,进入了对生命本质问题的思索,或者说是对灵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