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友社|编辑日期:2010-12-26 10:12:36|点击数: |发布:319
《秘密花园》书评
法国作家奥克塔夫·米尔博的《秘密花园》写于1899年,是一本文学史上最为极端的著作之一。本书表面上围绕酷刑这一主题,把它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在一位奇特的女主人公的引领下,让读者目睹陷入腐败深渊的政府官僚形象。事实上,它是对西方价值观及其虚伪的社会行为规范、掮客政治的一种黑色幽默的批评。本书为“重现经典系列”一种,另有《美丽新世界》《华氏451》等出版。
第一印象
从文学上来讲,《秘密花园》或许并非最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但它却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甚至是令人惊惧的。在小说的开头,一群诗人、科学家、探险家、医生在客厅中闲谈——那本是19世纪欧洲客厅里常见的一幕——我们知道,正是在这种沙龙茶座式的谈话,曾孕育出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名著,也曾是敲响人类丧钟的《索多玛的120天》所钟爱的叙事背景。沙龙中,这群社会精英终日无所事事,渐渐对人类存在的合理性深表怀疑。他们论及谋杀是否为人类的天性,是否为爱情的密友,是否为政府存在的合法理由。故事的起因则是由于大家对女性在谋杀中所起的作用产生了严重分歧,其中,一个毁容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说明:女性和我们所创造的文明一样,不仅能孕育生命——她还是死亡的孕育者。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厌倦了放荡的爱情与娱乐的文化以后的法国人,在自己的家族生意受挫、父亲一命呜呼之后,他依靠自己在巴黎的同学和一帮政客混在一起。在看惯了野心、阴谋、奸情、争名夺利之后,这个破落户的子弟忽然意识到了父亲生意失败的真正原因。于是,在得到部长大人给权威人士的“推荐信”之后,他便来到了锡兰、科伦坡等传说中的东方净土,试图寻找一个不俗的世外桃源。
在来到19世纪中期的亚洲以后,首先出现在他眼前的则是一个穿行在东西方之间的神秘美女克莱拉——出生在中国广州,出身于鸦片贩子世家,深通地域文化的精华,最了解各国不同的感官享乐。在克莱拉的带领下,他参观了关押犯人的监狱,也见到了隐藏在监狱中心的秘密花园以及隐藏在精致优雅的田园与鲜花丛中的最残忍的刑具。
不同于西方那血淋淋的绞刑架与断头台,在这里,一切都充满了艺术气息——酷刑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没有一个民族比他们(中国)更懂得用精妙的技巧驯服和驯养自然……那躺在红色沙砾上的尸体,它的颜色就像古老神像的色彩”。在这里,诗人只有向他们的主人献上完美的诗篇,才能获得争抢食物的资格。
回想起来,整个宇宙就像是一座巨大而残酷的秘密花园,充满了野心、贪婪、仇恨、谎言,到处都是给人类带来无穷痛苦的魔鬼般的花朵,散发着腐朽、堕落和死亡的气息。在这个花园中,“那些长相怪异的植物,不是什么病态灵魂的创造,也不是什么疯狂天才的作品,而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也创造魔鬼,大自然也热爱死亡!”作者以这些华丽的词藻和与奇异的意象将我们带到这片人间难寻的土地——那里奇异植物的名字和各种神秘香料足以引诱我们进入包含无限可能的情爱境界,并借由人类精神中被压抑的阴暗面幻化为真。同时,这些奇异的意象与惊世骇俗的论断还预示着:欲望可以制造人性中最黑暗的恐惧,可以真实地展现地狱以及地狱中的恐怖,专制、腐败和不公正则是以丑为美、以堕落为快乐、以折磨为享受的根源。
在文中,作者以寓言的方式记录了人类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文明的毁灭。这个世纪末的世界,西方人津津乐道于偷盗、抢劫、屠杀、统治、战争、自由贸易,而东方则沉浸于鸦片、伪善、酷刑、堕落、死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明的背后都充满了黑暗、污秽和丑陋——在这个阴谋与放荡同在,死亡与艺术结缘的年代,文明的终结并非来自于上帝的惩罚,而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劣根性。在小说的结尾处,当克莱拉历经痛苦将魔鬼从自己的体内驱除后,誓言“永远不再”时,她的仆人说出了真相:七天以后,一切将回到从前。
应该说,《秘密花园》中对19世纪中国的描述则正好与我们眼中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类似——死亡是同一回事——因为腐败,生命才得以无止境的重生。
关于作者
奥克塔夫·米尔博,1848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卡法多斯行政区,父亲是一名医生。他一生大半时间从事文学创作,曾发表数千篇具有影响力的短篇文章和小说,代表作有三部自传体小说,以及后来的《女生日记》《秘密花园》《天空》。其中《秘密花园》是其定鼎之作,在19世纪西方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