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

书友社

学生发展 >>学生社团 >>书友社

[推荐]《呼啸山庄》书评

来源:书友社|编辑日期:2010-12-11 16:20:25|点击数: |发布:319

《呼啸山庄》书评

我想用“非凡”这个词来形容《呼啸山庄》是最贴切的了。当一种事物让你觉得很好,却又说不出是哪一类好的时候,“非凡”便填补了这种尴尬,至好的作品,或许就是让人们说不出怎样好的东西。《简爱》是典雅的,优美的,但你会觉得它是带着镣铐在舞蹈,你会欣赏它,不会爱它,欣赏那种有教养的符合道德规范的爱情。而呼啸山庄是惊艳的,阅读的过程会像一场海啸,幕天席地包卷而来。你被它诱惑,震慑,覆盖,奴役,谈一场惊世骇俗的绝恋。
  第一次读《简爱》,有很好的感觉,然而读完《呼啸山庄》,便漠然摒弃了《简爱》。在绚烂的哥特式爱情面前,《简爱》不得不显现出一点苍白。
  社会规范像小步舞曲,始终有节律地克制而温和地奏着,《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之类都是这种节奏,演奏着为大众所接纳称许的爱。
  呼啸山庄是孤独的。它身后回荡着荒原上野风的悲歌,独自演奏,独自流浪,独自感伤,至情至性。
  狂妄,任性以及非凡。
  如果说《简爱》是懵懂少女的恋爱指南,那么《呼啸山庄》则写给每一个刻骨铭心爱过失去过的人。
  每个人都会选择林顿,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希斯克利夫。
  平静的湖和怒吼的海,关于《简爱》和《呼啸山庄》,年轻的女子经历着简爱的故事,不爱《呼啸山庄》,因为做不到《呼啸山庄》。这个世界,从不会有人那样去爱。或许这才是小说受到争议的真正原因。我们好奇,惧怕,矢口否认着灵魂原始单纯的渴望。而那个生活在英国荒原上孤独终生的女子以她极至而浓烈的笔触挖掘并呈现了这种渴望。
  在《呼啸山庄》里,人间似乎被排除出来,“爱”与“人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在《简爱》之类的故事里,它们并行不悖。也许,俗世中的芸芸众生更愿意看到一种调和的出路。《呼啸山庄》是属于孤独者的童话。
  幼时坐公车回家,瘦小的身躯,负荷着沉重的书包,捧一本书,找个角落勉强坐下,以一种近乎畸形的姿态阅读《呼啸山庄》,阳光从车窗外毫无遮隔地投射进来,强烈而直接,眼皮刺痛,然后是同样强烈而刺激的文字。
  随着车厢摇晃的节奏,颠簸不定。
  脖子被书包带勒得生痛。
  关于《呼啸山庄》的记忆似乎就是这样一片白生生的,毫不柔和的光线。叫人睁不开眼,不设防地周身战栗。温暖,而且战栗。
  人,居然可以这样没有任何依附的,赤条条地爱与恨。爱的人是永远不会彼此仇恨的,仇恨的只是附庸,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附属,变故,某些无法避免的经过。
  小小的,稚嫩的,心里的颤栗。
  许多年之后,当我深切地爱过某个人,并深切地知道人世间附庸力量之大的时候,无意中又读到《呼啸山庄》,心里却一下子静默了。
  一个终身孤独,英年早逝的女子,没有社交,无人过问,却生着那样一张清丽精致的面庞。
  艾米莉.勃朗特的画像有一种独绝而桀骜的美,眼神丰富。表面看上去那样温和安静,像一片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原野。而眼睛却像暗流涌动的海底,随时积聚着某些有关梦想,野性和渴望的力量。
  “我是唯一的人,命中注定 无人过问,也无人流泪哀悼; 自从我生下来,从未引起过 一线忧虑,一个快乐的微笑。 在秘密的欢乐,秘密的眼泪中, 这个变化多端的生活就这样滑过, 十八年后仍然无依无靠, 一如在我诞生那天同样的寂寞。……”
  “起初青春的希望被融化, 然后幻想的虹彩迅速退开; 于是经验告诉我,说真理 决不会在人类的心胸中成长起来。……”
  如此深切的孤独。
  与她的姐姐不同,夏洛蒂创造了大家的世界,而艾米莉缔造的是她自己的世界。在茫然无边宽广的原野上,声嘶力竭地爱着,并释放着激情和青春,有火山般完满的力量。
  摧毁世界,以最独绝的方式重塑。
  艾米莉从不讨好大众的审美趋向。她的内心细腻至极,却又果决得简直不像一个女子。
  弗吉尼亚•伍尔夫关于这一点有经典的叙述:
  “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艾米莉在孤独里得到一种力量,她独自的,永恒独自地站在某种格局之外,冷漠而又热烈地审视着世界本身。她的内心世界,连她姐姐也无法了然。
  痛苦,迷恋,极端,残酷,执着,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挣扎,不断的追寻。《呼啸山庄》有一种垦荒者的力量。这力量让我们害怕,兴奋,动容。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互相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不会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敦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更有趣些,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
  彼此嵌刻在对方的灵魂里,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如此不可思议。艾米莉始终在探求一种途径,超越世俗,超越道德局限的唯一爱的途径。
  于是觉得,艾米莉这样的女子,还是选择孤独的好。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男子能够真切的了解这样的美丽与哀愁,如此神秘,如此骄傲的力量,没有另一种同样的力量可以与之般匹。
  像一枚朦胧的月光石。
  《奋斗》流行的时候,似乎里面也有《呼啸山庄》里的那段经典对白。我却觉得那个场面有点可笑,米莱自然有米莱的好,纯真,坦率,无忧无虑,然而陆涛却不适合她,陆涛是这个世界最浅薄最羸弱的产物,快餐式男子,而夏琳也是同样的产物。他绝不会选择米莱,因为他们的材质不同。米莱的方式太过古典。
  我们爱的时候,也许不在乎附庸,却不能忘记材料,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种材料。
  “然而如今当我希望过歌唱, 我的手指却拨动了一根无音的弦。”艾米莉的诗歌里这样写。
  凯瑟琳,或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主角了吧,她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她被另一个自己永恒地爱着,呼唤着,她说,“希斯克利夫就是我。”
  非凡的艾米莉。
  以及,非凡的《呼啸山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