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

书友社

学生发展 >>学生社团 >>书友社

[推荐]叶“问”之道

来源:书友社|编辑日期:2010-10-15 19:03:33|点击数: |发布:319

叶“问”之道

人生之问,“贵在中和,不争之争。”
如很多观影人一样,叶问在教育弟子时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是整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话。在那个简陋的屋子里,叶问就用这一句话完成了对中国武术,对人生之问的完美解答,简单的八个字,一如他本人一样从容内敛,举手投足间自有宗师风范。
何时当争?何时不当争?为何而争?争什么?我想,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四个问题,叶问为真理道义而战,纵然难以在香港立足也不向洪震南交保护费;为民族气节而战,毅然在洪震南饮恨死于赛场后向不可一世的龙卷风发起挑战,纵然不知道能否;为人之尊严而战,在不公平的规则下不断地倒下,站起,再倒下,再站起......手下留情,慷慨感言,最终,获得全场尊敬。
终究,争与不争之间,我们都太难选择。黄粱在聆听师父教诲时若有所思的说:我正在想。其实,我们都在想,都在起伏跌宕的人生之路上慢慢学会,学会争的限度,不争的尺度。努力有一天做到争时不虚荣,不争时不懦弱。而不争之争,我实在无法想明白,电影太短,人生太长,我没能在两小时的电影中真正弄明白不争之争这一待人处世的智慧。也许其中之理需得我在今后的道路上一点点摸索。只希望我终有一天能真正获得此间真谛,明了何谓真正的“中和”。


民族之问,“为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功夫,就是不行!”
听着洪震南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时候,我和叶问一样被震住了。在那一刻我忽然想起《新上海滩》里许文强那句话:我是一个中国人。是的,不论生活将我置于怎样险恶的境地,不论在生活逼迫之下我曾放弃过什么原则信念,我始终不会忘记,我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不允许任何人侮辱侵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这是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烙刻心底永不磨灭的几句话。于是我们看到当日军侵略中国国土时,曾经重利的中国人放下了钱财,曾经怕死的中国人不怕死了,曾经你争我斗的中国人暂时放下各自恩怨同仇敌忾了,他们来不及弄明白就不得不以失败者的姿态狼狈而回。
当然,我并不是因为电影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而是因为2008年的汶川地震。而后发生的很多事情,比如高一第一节音乐课老师便严肃的要求我们把国歌的每一字唱准,比如有一次升国旗仰视国旗冉冉升起忽然有种想落泪的冲动,比如看到晓明一次有一次简单的爱国话语,细小的爱国行为...... 都让我越来越坚信无论怎样,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精神永不磨灭。

少年之问,年少轻狂为何故?成熟长大是哪时?
对于黄粱,是想学的真正高强的武术,让别人败于己手,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他错把招式当武术,错把莽撞当勇敢,在该争与不该争的时候都抱着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劲头去争。知道闯了祸,导致自己敬佩的师傅没有地方开武馆才依稀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看着黄粱,感觉看到的是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不知会这样持续多久的将来。都是这样尚值年少轻狂,难以心中热情浮躁。急不可待的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打败自己自以为的敌人,满足自己强烈的好胜心。这样未必不好,毕竟少年易冲动,但这并不能持续太久。若到了该成熟的年龄还如此冲动,终会受到惩罚。

这一段还是以一首歌的歌词做结尾,是光良曹格的《少年》
那是我们都回不去的从前
幸好还可以坚持当时的信念
世界尝试改变当初的那个少年
那是我们都回不去的从前
当你站在那个夏天的海岸线
我们还是心里面那个偏执的少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