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葛鸿鸣|编辑日期:2009-11-07 14:42:02|点击数: |发布:45
论 《红楼梦》
初读红楼,满是怪女子。
再读红楼,竟是奇女子。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作者曹雪芹,他自己经历了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深为痛心,著此书。书中以贾林俩人之间悲惨的爱情故事为主旨,描写了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以及其发展的必然规律。由于此书涉及的范围广,被西方称为《东方的百科全书》。
书中描写的金陵十二钗,个个如花似玉,才华横溢。而且都有不同的性格、形象。真可谓是“天下一绝”。其中,最让我感叹不已的是林黛玉,她的清高,她淡薄名利的观念,以及对爱情的忠贞,都深深地吸引了我。“风露清愁”真是描写得恰到好处。
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可他俩最终于无缘走到一起,一个香消玉损,一个出家为僧,故事以悲剧收场。
仔细一分析,这种结局也是必然的。原因有三:
其一,书开篇道:林黛玉原乃绛珠草一株,幸得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换得人形,修成女体。之后又随神瑛侍者下凡到金陵,欲以“一生之泪报甘露之惠。”这已暗视其的结局必然会泪干而亡。
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父母以男孩一般教育,再加上后来寄人篱下,行事处处谨慎,使她养成了一种不适于在当时社会生存的性格。也正是她的这种性格,给她带来了悲苦的命运。此乃其二。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的封建制度。在当时,封建制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大部分人的思想麻痹,只知一味听从,没有自己的主。而林黛玉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她厌恶功名利禄,不主张科举制度。正所谓“适者生存”,在这种制度下,她只有成为牺牲品了。
这正应了一句古诗:“莫怨东风当自嗟。”
薛宝钗,大观园里人际关系处理的最好的一位小姐。她是一个和林黛玉的性格有很大反差的人。她接受了封建思想的,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得知要替代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之后,也只是把苦往下咽,把泪往肚里吞。她其实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晴雯、史湘云等十二金钗中又有哪一个不是美的象征,可又有哪一个人的命运脱离了悲剧。
书中写得好:“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谁又敢说不是这样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