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葛鸿鸣|编辑日期:2009-11-07 14:34:44|点击数: |发布:45
漂泊的孤舟
一名流落街头的艺人,一名遭世人唾弃的市井中的盲眼乞丐,内心深处却蕴含着近代中国史上最美丽悲凉的歌声,最凄婉动人的音乐旋律,并且在死后,把他的声音奉献给世界——这样的事迹,甚至在古代中国虚构类作品中也找不出相类似的原型。人类文明又一次刺痛了地球的心,而现实蒙蔽了大多数从事想象力活动的奇迹挖掘者们的脑筋——阿炳的一生。
他,一个极其平凡的街头乞丐,进入人类艺术家的圣徒行列,在一生中间同样穷苦潦倒的伟大者行列,他的名字永远可以和肖邦、凡高、舒佰特、徐渭等齐名,他的音乐,在黑暗的中国旧社会中发出人性的呼唤,他用他的音乐,完成了人生的一次灵魂蜕变。
他,是文明上长出的一双耳朵。他改变了人们尤其是中国人的听觉习惯,他使听觉变得更加深邃,更是富于东方人特有的宽广敦厚的悲悯之情。他手中的胡琴就像唐寅手中的那支浸满墨汁的毛笔,挥毫泼墨画了一幅《夜月图》。他把水和月两样充满诗意的景物,巧夺天工地组合在一起,给予人们心灵的依靠,精神的依托。
他,用民音音乐的行草形式展示了自己坎坷的一生:他的手,一双透着岁月沧桑的双手,在江南的井弄堂中,在江南的漏雕窗花中,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谱写了一生精美的愤慨,在他地嗓音中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苦难,这一被近代撕裂的嗓音传承了古老的周庄,以及晋魏时的向子期,又被金圣叹和曹雪芹采用过,曾是屈原投身汩罗江时的悲壮。
他,一曲永恒的经典——《二泉映月》,折射出其生命的光环。当一们日本音乐家拿到这份曲子之时,饱含深情地向东方鞠了三个躬,以表对这们清贫的中国民间艺人的尊敬和怀念。勒南在他的经典中说:“在东方人们的差异比在西方明显得多,具有令人惊异之伟大个性的人物在一种普遍邪恶的氛围中卓然而立,这样事并不鲜见”。
阿炳——这位品尝了人世的酸甜苦辣的民间艺人,这位旧社会中国人民的典型代表,这件看透尘世的“吃喝嫖赌的精”(阿炳评价自己的唯一一句),在他的人生中画了一个生命的圆晕。
高二(3)班 沈建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