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

萌芽广播站

学生发展 >>学生社团 >>萌芽广播站

独唱团 2——嵇康

来源:广播站|编辑日期:2014-02-27 19:13:01|点击数: |发布:384

独唱团 第二期 ————嵇康

欢迎收听鄞中调频F.M153.2,这里是独唱团的节目现场。我是主播大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年前的风流传奇——嵇康。

(人物简介)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娶曹操孙女长乐亭主,育有一儿一女。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多次拒绝司马氏出仕邀请而最后被司马昭以极其荒诞的理由处死。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晋书》上说:“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好友山涛称其“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 嵇康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又通绘画、书法。唐张怀在《书法会要》中目之为草书第二。可惜其书法作品皆已失传。嵇康崇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司马昱谓叔夜“俊伤其道”。对于每每上门的权贵,嵇康以打铁相对。“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他是打铁的神!嵇康曾上苏门山跟随当时的隐士孙登。三年后下山。

嵇康的好友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在当时,被指不孝是极大的罪名,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嵇康作为“不孝者的同谋“被判处死刑。

嵇康临刑前,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讲学,但并未获准。《晋书》载: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时年三十九岁。其子嵇绍,后为晋朝之侍中,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殉难。

(小说《广陵》)

嵇康是一个传奇人物,因而文史上以他的故事为背景的小说也有很多。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篇是来自笛安的小说《广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或者是我够幸运,我不期然间撞上了误入凡间的,专司打铁的神。他不够彪悍,但是足够凌厉和肃穆,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神的形象 “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我们七个人为什么要入竹林?至少我嵇康不是为了自保,而是为了不再去过那种任由这个世道摆布的日子。我没有野心,不敢奢望自己能改变这个世道,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想要过简单的日子都不可能?我可以不做官,可以过苦一点的日子,若是再清贫下去,我无非真的靠打铁维生。但是,居然没有人相信我是真的无欲无求,居然有那么多的人因为我无欲无求而想要我的命。这么多年,我身体力行,我不要功名利禄,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他们却认为我是孤傲难驯,我韬光养晦胸怀狼子野心。算了吧,由他们去。嵇康就剩下这么一条命了,谁想要谁就拿走吧。我已经跟我的心魂纠缠得太久了,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去为了什么而改变。哪怕是为了活下去。”

“有些人天生喜欢威逼别人低头,”我听见他笑了,“并且乐此不疲。嵇康不了解这种嗜好,也不愿意奉陪。”

  客人们走了以后,这寂寥的院落寂静到了寒冷的程度。无边无际的寂静中,我听见了琴声。  那是我第一次听他弹琴。向先生和吕先生都说,他的琴艺精湛,余音绕梁。可是他自己其实是很少弹琴的,今天例外,他弹了很久。最终的劫难是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平静等待中降临的。他自己也知道那是陷阱,所以他跳得坦然。

以后,会有人,猜测他如玉的容颜,会有人,在心思凛冽中用笔尖,用文字书写他的寂寥的生命,在这未来的不多的时空里。嵇康,却和广陵一起永远的走去了。 不要对我说永存,在真实或虚假的祭奠中,再无的是他的生命与风骨,学会了低头的,在舞台上敞亮,学不会低头的,却只有在黑暗中把自己推向万劫。

(小议嵇康)

伴着《广陵散》。不知此曲与当日嵇康所奏有何不同。是了,心境不同。

一口气读完那本所谓嵇康的正史,写的不错。但那种恍然大悟,却又好像更加迷茫的感觉,很不好。接下来,小议嵇康,只是我的一些感慨。 他愁苦,苦自己傲立于世。所谓淡泊,不过只是厌倦了斗争。在那个黑色的年代里,他这一袭青衫的白是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借一把琴,一伏案,一壶酒,一声长啸为万人所倾倒。但他又何曾在意过这些倾倒。或者说,他是矛盾的,他自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来证明自己,但他又不屑与这些。不是佯装,而是真的不屑。但是不屑的前提是得到过。他的天真无欲,是性格使然。或许,他自负,他固执,甚至傻,但却也是那乱世中固执的保留那一份纯真。他学不得旁人,为了名利而世故,而圆滑;也学不的那孙登,毫无牵绊地兀自逍遥。他又何曾不想逍遥,却终有牵挂。他比谁都透彻,又似比谁都糊涂。但又或许,难得糊涂,更能坚守生命的真谛。他是超脱现实的,但又确确实实处于现实中。他不只是个凡人,却又真的只是凡人,那就只能说,一个不凡的凡人。无念,只是幻想。

他的情感,若是当只停留在最初的那一刻,该有多美。他在石案前抚琴,她在假山后聆听。谁也不见谁,却在月色如诗的夜里用声仅浅浅沟通。那串银铃般的笑声,透明得纯粹,但也再无法企及。日后每每忆起,仿佛千丝万缕,都在这琴声中豁然…但却无可奈何,他们只能一寸一寸滑入世俗的泥沼中。最后,最后那一曲。所有的一切,都在琴声中释然,释然。那是从未有过的平和,寂静。无边的寂静。寂静中只有他一个人坐着,随意让思绪在自己一生的旅途中走走停停,在每一段过往驻足片刻,观众一般地冷眼看当时的自己,却已全然不是当时的愁苦。那些死死缠在他灵魂里,混乱不堪的线团终于被捋顺了。释然,释然。曲罢,轻谓:广陵散,于今绝矣。是了,他不羁,他狂傲,但我看见的更多却是他的简单天真,以及那份傻傻的固执。是了,于今,绝矣。

他是唯一,断不可复制的唯一。嵇叔夜,就是嵇叔夜,也只能是,嵇叔夜。

多年前,。在我看完一本所谓关于嵇康的正史以后,写下了这段文字。或许有些稚嫩,却清晰地表现了当时我的感受。有人觉得说我把节目做的个人风格太明显了,或许也有一些同学会觉得今天的节目很无聊。但我就是喜欢他,喜欢他的狂傲不羁,喜欢他的放浪形骸,喜欢他的无欲无求,喜欢他的平淡从容。

他确实是才华横溢,只是,人情世故上,却一窍不通。表面上啊温和平淡,实际上性烈如火,难免误身于乱世。 终究,一切都邈若山河。只是仿佛,还有琴音经久不散,千古未杳。

古琴的声音精微,集中,具有“吟”的意味。阴柔,内敛。这是我最喜欢的乐器。嵇康所钟爱的《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古琴曲,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汉魏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现有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最后,一起用心来欣赏这千古绝响,广陵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