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编辑:校团委; 供稿:记者团李文媛; 摄影:摄影社蒋钦卿、李凯路|编辑日期:2015-04-13 10:14:37|点击数: |发布:187
4月8日下午,由我校纪检部、校辩论队主办的2015年校园辩论赛圆满落下了帷幕。本次比赛历经一月有余,参与班级众多,学生热情很高,前后经过了初赛、复赛、半决赛、复活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
前期比赛非常激烈(已有报道),出于公平起见,纪检部临时决定于8日中午举行一场复活赛。进入半决赛的高一(1)班、高一(3)班、高一(4)班和高一(11)班将各自抽签挑选出两名选手,打乱重新组成两个战队。最终的比赛结果将由裁判对每位选手进行打分,各班的排名由最后各班的选手总分相加由高到低排列。也就是说。排名无关辩论的结果是哪边胜利。而是完全取决于辩手的个人表现。哪个班的辩手更加机敏、更具有逻辑性,将直接决定本班的最终排名。相比于传统的辩论赛,这种特殊的形式更能考验选手们的适应能力。
这种新赛制一直延续到了决赛。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在中午刚刚胜出的4班的周丹阳、1班的李凌霄、孔寅恪、11班的张汤磊以及各班各派的一名辩手打乱组队。决赛在图书馆前的空地上打响了。
高三(9)班边境同学主持这场辩论赛,他当场抛出话题——怎样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针对网络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作为当代的青少年,你怎么看?这是主持人对此次辩题的简介。正方、反方对此进行了激烈地论辩。正方认为,一定要警惕外部的网络文化渗透,当然,选择性的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反方则据理力争。他们表示,外国文化入侵的目的并不单纯,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管控,营造相对干净的网络环境,以减少认知上的错误,正确对青年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导向。辩论总体十分精彩,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80%的未成年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聊天,他们希望通过网络寻找到友情、刺激。他们把网络的虚拟性与生活的现实性混在一起,以致有人失去了最起码的防范心理。在聊天室里,中学生可能被引诱说出自己的隐私,并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之手。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空间,拉拢腐蚀青年,危害国家安全。通过此次比赛,同学们进一步普及了网络安全知识,加深了对网络社交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最终,通过对评委的分数统计。高一(4)班与高一(11)班并列冠军。本届辩论赛圆满落下帷幕。
边境同学开场词
论辩开始
辩手风采
辩手风采
辩手风采
辩手风采
现场评委及观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