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

宣传部

学生发展 >>学生会 >>宣传部

食堂文化之优秀征文

来源:宣传部|编辑日期:2012-05-22 12:39:28|点击数: |发布:379

第一篇:written by102 王澍
遇见·食堂
电风扇耷拉着身子有气无力地垂在食堂天花板上,缓缓地转动着。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似乎是在提醒就坐于食堂长椅上的同学们赶快离开,以免被砸伤。
当然,习惯了这种可有可无的声响的大伙仍然坐怀不乱,盯着碗里白花花的饭心中不知道在倒腾什么东西。从门外涌来一股夏天特有的热浪,有些人不免抬起头来,搔搔头皮,下意识地望下手表:现在还是3月份,却充斥着对冰淇淋的回忆。
食堂是买不到冰淇淋的,这种东西只有小卖部可以买到。解决了每日必须的中餐后,我便急急忙忙赶往小店,拿起一个三色杯,刷卡。走到小店的门口时,似乎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回过头,迎上某人灿烂的笑容:“小朋友,刚吃好饭就吃冰淇淋对肠胃不好。”
“不用你管。”
“喂喂,不就打个招呼,不至于那么不欢迎吧。”
“抱歉,我还有事。”
躲开某人的目光直直地往外面窜去,就像犯了什么错的孩子一样。我甚至不知道我跑什么,我为什么要跑。可是,在那种环境下,我的双腿是不自觉地迈开的。
留下某人滞在小店门口直勾勾地看着远远跑开的我,直到发现自己已经堵在小店的门口好久了。
“同学,麻烦让一下。”
“不好意思。”
我总是想起食堂那并不可口的饭菜。一般,习惯性和同学一起坐在大礼堂分享从家里带来的饭菜的我也很不自觉地跑到了原本高二同学的二楼。
就一个人孤零零地,一口一口地用勺子往嘴里送饭。反正也不用思考,塞到嘴里只要嚼嚼就是了。透过窗子看外面:高斯模糊后的天空布满了想念。似乎只是简简单单的眺望,就能望到那已经远去的青春年少,望到那记忆中的纯真羞涩。
然后,我又听到了某人的声音:“想心事呢,是不是在想我?”
“没有。”
“没有也得说有,否则我会伤心的。我再问一遍,是不是在想我?”
“没有。”
“……你还真诚实。”
他蒙住我的双眼,拿起我的勺子,“啊”。
我乖乖地张开了嘴。那是我喜欢的土豆饼的味道。那一定是他从家里带的吧,我想。我从来没有在食堂里面看到过这玩意。
“中午的事情抱歉了。”有点唐突地说道。
“额,你说什么?”
“没什么。”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反正我也不在乎。”
“谢谢。”
最后的谢谢,连我自己都听不到。
我觉得,坐在食堂二楼就时常能想起那句仅仅在我心中回响的“谢谢”。也是,某人陪伴了我这么久,我却将其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remind可能是一种只能默默去接受而无法报答的愧疚吧。
我感觉我变得开朗了很多,自从和无脑的某人呆在一起。我也常常去羡慕那些粗神经的人,他们不会受到极大的心理挫折。他们对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过于盲目和执迷不悟,就是一向里我行我素的作风,一向里开心乐观,一向里向看着他们的观众展示着迷人的笑容。
也正是如此,他们很少会感受到像我们这种心思敏感的人在想点什么。他们甚至不考虑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难以收回,反正说了再说。是的,连脑子稍稍地加工一下这一步骤都省略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心情忧郁时,某人就会主动来找我,然后和某人待在一起,由于他实在二得厉害,也就不免地笑出声来——发自内心的笑——就是这样一个条无脑的粗神经那么照顾着我,和我分享他所带来的食物与快乐,让我重新找到了那段青春年少,重新拾回了在行程中早已不知道遗失在哪里的美好。
“我请你吃饭吧。”果然又是那某人。
“不必了。”
“你以为你能选择吗?”
“呵,那谢谢了。”
“还跟我客气。”
走到窗口前,我闻到了土豆的味道。
某人放上卡:“土豆饼,再一碗羹。你自己买吧。”
待我们坐下,我毫不客气地问他:“这里是不是很早以前就有卖土豆饼?”
他也不过过脑子我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嗯,怎么了?”
“你还好意思嗯。”说着,我装出一副要打他的样子。
他又灿烂地笑了起来——
——原来他知道我在说什么。
第二篇:written by高一(一)班 陈冰露
看不见的饮食
民者,食为天。
人类本身就是从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进化而来,继而在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改变中,人类不断追求着食物档次和品位的提高,从而翻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古代饮食方面的礼制最早被制定不难看出古人对于饮食的看重。而如今,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是家家户户攸关生活品质的必需品,紧贴生活,是生活的基础,也是根本目的。
饮食的最低境界是果腹,也就是填饱自己的肚子。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果腹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只能是一种奢望,也是一年到头辛苦劳作的精神动力。食物对于他们而言,绝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幻想,是欲得而奈何不得的痛苦。他们对于食物,没有更多的想象,没有更多的希冀。生活尚且如此艰难,谈何精神构建呢?
谈到对食物的不断改进,就不得不提到名震中外的“东坡肉”了。东坡肉原为苏东坡的家人因误听而创制,其实苏东坡对猪肉的研制早有研究。相传在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曾作《煮肉歌》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皆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是时它自美。”由此苏东坡对人生的旷达态度略见一斑。平生最是失意之际,却能与朋友歌猪肉,谈生活。政治上不顺利,但是生活可是一辈子的事。月有盈缺,然从未消亡;生活是不得志,但是总得向前,倒不如把酒言欢,啃啃猪肉来得痛快。这时人家吃的早不是猪肉,吃的是生命,吃的是痛快,吃的就是那一份旷世诗豪的洒脱与豪气。苏东坡对饮食的讲究尚且如此,也难怪他在诗文上取得巨大成就了!没有对生活的追求,哪里能有那么感性的千古绝唱呢?
饮食的最高境界是独酌,酌情。将情融进对食物的品味中,这时候酌的就不是食物,而是自己的灵魂了。几千年前多么伟大的诗人李白把酒问青天,醉意朦胧着高喊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言。我需要有什么负担,我何苦自找烦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酒啊酒,你是我最好的知己,倒不妨让我化成酒神,与你常在吧!酒浸湿了诗人的一生,浸湿了他崇高的灵魂,使得他的一生在历史上大放异彩,难怪有人说他“绣口一吐,吐出半个盛唐”!
饮食从最初最简单的填肚子的要求,逐渐渗透进人类的灵魂与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么绚烂的华夏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