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微|编辑日期:2009-12-09 18:12:08|点击数: |发布:284
鄞州中学2008届“爱心助学结对志愿者活动”开展已将近大半年了,活动开展,就听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此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可以从对方身上认识自己。也有人认为此次活动范围较大,管理上的漏洞无可避免。学生会自觉执行吗?花去了时间换得的会是无用功吗... ...
作为这一届500多名学生中的一员,作为参与者,谈谈自我感受都是必要的。
我所在的小组的结对对象是一个叫王凯的男生,比较朴实,虽然有时会有点顽皮。但对于我们这些哥哥姐姐还是比较配合的,在结对过程中能认真学习。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当下初中生的缩影:学校教育下的这个懂事和自身成长中的叛逆。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父母都非常的支持,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作为普通群众,这个三口之家是融洽的。房子不大却洋溢着温馨,生活普通却不乏精彩。
一次志愿者活动,不仅是学习上的互帮互助,亦是一中经历与体验,体验身边不同人的生活,感受生活平凡却又深刻的内涵。
1、结对活动,辅导形式下的温故而知新,时代在进步但知识不会过时,几千年的文化今天仍熠熠生辉。
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跳出同龄人的范围,和比自己小的人,他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交往跨度大,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交际能力。
3、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无偿奉献是一种爱心,置身其中我们可以增强自身责任意识。
4、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这群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体验一把家教式的历练。
社会实践,当代教育下开始热门的一个词汇。西方教育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羡慕其课外活动丰富的同时,也思索一个问题。中国能实行西方一样的教育吗?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应式教育。诚然,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面对的是小升初中考、中考、高考等这些被视为人生的关键步骤,注定中国学生从小就要抗压力。在不知不觉中被灌注思想:考试最大。所以从心里上看,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对于西方学生是机会。但是对于我们,庞大的作业量,无法逃避的社会现实,我们注定要争分夺秒。怕费时,怕费力,本身积极性就不高,社会实践被打到最后,无疑质量大打折扣。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认同的社会实践方式:
进入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进行志愿者活动,其本身的文化氛围就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更好的是针对学生自身情况,让学生自己成组,选择感兴趣的,发挥真正的自我能力。相信在兴趣的基础上去建立一种要完成的使命感,往往事半功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