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艺术教研组 >>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回归美术教育的本原,加强审美体验

来源:王陈香|编辑日期:2009-10-19 16:22:34|点击数: |发布:43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美术教育的核心所在。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精神愉悦为特征,以潜移默化为方式,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情感教育,在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美教”、“音教”的美育理念,认为艺术美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精神愉悦,而且可以快乐地学习知识,提高道德修养。柏拉图这位大哲学家、思想家也提出青少年美育的思想,“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的方面描绘出来——使他们不知不觉得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融美于心灵的习惯。”我校的美术欣赏课开展地很成功,它能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需求和审美需求,特别是能促进学生人性的完美和创造力的发展。
意大利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到处存在着美,就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展翅长空搏击风云那是苍鹰的美,挺拔高峻连绵起伏那是大山的美,广阔无边浩浩荡荡那是大海的美。生活里的美无处不在。一朵美丽的鲜花,一种时髦的发型,一件漂亮的衣服,一片绚烂的云霞,都能使人心神荡漾,铭记脑海。别人给你的帮助,别人给你的鲜花,别人给你的掌声都能激起心中的一股暖流。美好的东西总能给人带来享受,留下美好的情感。
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审美,包括观察美、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我们美术老师一定要揭开遮住学生双目的面纱,使高中美术欣赏课成为发现、审视、鉴赏、品味、升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
一、发现美、审视美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形象是完全直观、明晰的,是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那么我们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审视美。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罗丹的《思想者》以回拢的手臂支撑头部,带动全身形体以弓曲团缩,咬手皱眉的动态表情及紧张的肌肉,表现他思绪的涌动和精神的痛苦。这是具有强劲生命力和丰富精神内涵的形体美;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中的《伏虎》,利用石料自然形态稍事加工,使其神形得以体现,气势雄浑,这是石质材料本身的材质美;凡高的《星月夜》、《向日葵》以奔放的笔触、绚烂的色彩,表现狂热的感情,使观赏者回味无穷,这是缤纷色彩的美;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平面与正立面的长、宽之比是接近黄金比的,这可是比例与尺度的美;《巴黎圣母院》正立面的那些直线、柱廊、拱券乃至光影等,都形成了富有变化的节奏,这可是节奏和韵律之美…………而发现美、审视美正是升华、创造美的第一步。
二、鉴赏美、品味美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使人联想起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五绝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画一叶扁舟,几道水波,一老翁独坐船头,专心致志地在钓鱼,画面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这是画家的匠心独运之处,试问学生这空白是什么?
学生:水、天空、江……
的确欣赏者可以想象得出,这空白代表水,也代表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茫的境界,更加强了江面上寒意萧索的气氛,突出了寒江独钓的“寒”和“独”,联想会使人体会到意象空间的意境美。
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始皇兵马俑时,俑种类的繁多,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兵马俑以巨大的数量构成,显示了伟力感、迫人感和超乎寻常的威势,那么能让我们联想到当时怎样的情景?三个坑的兵马俑,有机结合构成庞大的军阵,展示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磅礴气势和严整的军威,令人感受到秦始皇“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雄姿。
亨利·摩尔的《斜卧像》,这件变形的近乎抽象化的雕塑看似一位斜卧翘首远望的女性,我们可以感觉到她期望的神情和女性高贵典雅的气质。但形象与真人又完全不同,胸部是个大洞,两侧是双臂又像是躯体,腿与躯干的构成仿佛是大自然的山川峡谷,即象征着母性,又象征着自然,是对生命的永恒价值的肯定。在她面前,人们无论如何联想,都能从其起伏变化的优美曲线的形体中,获得一种愉悦。这种美留给人的是无穷的余韵,自由的想象空间。
鉴赏美、品味美,离不开想象,离不开比较分析,在想象、比较、分析中认知了美,品味了美,同时加深了认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体会了观察景物的角度,把握另外作者的感情。既是一次审美的感受,也完成一次情感体验。
三、升华美、创造美
升华美和创造美依赖于品味鉴赏,由运用至活用最后实现创造。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通过一双审美的眼睛来创造美、学以致用。比如学习了《环境艺术》这一课,了解了室外环境艺术和室内环境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通过观看影片欣赏各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如《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新图书馆外景》、《流水别墅内景》、《卧室一角》、《客厅一角》等,提高他们对现代环境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可以让学生谈谈校园环境设计有什么特点,并提出新的设计想法和思路。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布置卧室或寝室,然后拍成照片,下一节课全班同学一起品味、探讨。创造是学习的升华,有了创造才会有了质的飞跃。
学习《现代服饰艺术》一课,使学生了解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服饰艺术美的主要原则,服装艺术注重对材料、色彩的运用,式样的组合与创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文化的借鉴。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服饰作品,培养学生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另外,我虚拟了一个服装超市,里面有各种款式和颜色的衣服、裤、鞋、首饰等,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搭配,看谁搭配得最协调最具有品位。联系实际思考讨论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应该如何着装?同时也可以由同学们推荐班级里着装比较大方、得体、雅观的同学上讲台展示。美术课堂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种审美教育境界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创造才能。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睛看世界,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情操。有了对世界审美的感受,学生笔下的美术作品才能渐渐地有形有声有色有情,他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构思,用心去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
总之,美是到处存在的,就看我们是否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你眼中的一片旧瓦房,在审美的眼睛就是历史的沉淀与沧桑,你眼中的一块贫瘠的土地,在审美的眼睛却是丰收的稻田,你眼中的一块普通石头,在审美的眼睛可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我们肩负着美育的使命,一定要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