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些新课程的交流和学习,不管是语、数、英,理、化、生、还是音、体、美课程,任课教师无一不都要合作、自主、探究,都要用多媒体演示一番,似乎不这样就不叫新课程,听多了,我感觉好像一种新的模式课正在形成。
每堂课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其教学目标设定是不一样的,怎么课上的都似曾相似,好端端的一堂体育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户外运动锻炼,偏偏教师要学生们在那里叽叽喳喳地讨论,美术课学生带来了许多学具,教师却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多媒体演示以及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上,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仅数分钟,我认为我们的教学中多少还暴露出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我认为新课程也未必每堂课都得讨论、都得合作。新课程应该是什么样?去研究一下学生,我们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究竟存在那些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一个全球人才培养的高度去比较的话,我们自然就会找出对症下药的方法,否则搞课程改革只能是一种无病的呻吟。
课程改革不仅是课堂教学单方面的事,它应该渗透到我们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教师自觉地在“正规”课程教学中摸索、践行新理念,去研究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新理念能够巧妙地和谐地、自然地融入到整个日常工作中去,不再当成一种教学新公式,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能够持久地坚持下去。
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出全新教育理念——“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教师的角色也应该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终端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形式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学生的兴趣。但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和西方油画的欣赏方法显然是不一样的,显然不能用欣赏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的方法去研究马蒂斯的作品。这使得学生的兴趣无法持续,要保持和发展这种兴趣,使之内化为对欣赏活动有意义的基础则需要引导。
为生活而艺术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是人类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术在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可避免地得到了提升,人们从此放开视野,更多关注美术教育的巨大作用。
美术本身除了充满美感和装饰感之外,还在世界众多文化中起另外一个重要基本作用,它向我们讲述许多关于人类的故事,它会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相信?我们相信什么?美术再也不局限于“为艺术而艺术”这样的原则,成了“为了生活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停留在了一种真实的,以事实基础的美术教育上,艺术作品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扇亮窗、一面明镜。
传统美术是以通过提供某种特定社会功能来加强和灌输文化价值和信仰核心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是作为载运价值和信仰的工具而存在的,现代艺术是奉“创造力”为其价值特点和价值取向中的最高代表的。一方面,保留了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后现代主义那种独一无二的,充满价值的理念,尤其当这种理念深入到艺术形式,深入到视觉艺术现象和他们的哲学基础时,就会更加有力地影响到艺术的创造者和接受者,甚至影响到艺术教育的观念。通过进行以美术为中心的教与学,帮助学生获得。(不仅是指学校中的成功,还应该是指在生活中这一更大平台上的成功。)
致力于生活艺术的学生,首先理解美术和视觉文化是人与人之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的视觉交流。理解评述同是具有内在和外在的两个方面的价值和含义。理解美术的形式、内涵、用法及其价值除了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以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用途和意义。要致力于美术创作,致力于美术研究和视觉文化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为了找到人们生存的意义、价值和方式。
为生活而艺术的美术教育就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联系,而不只是通过表面化的、形式化的方法来强调意义的建构。
注重创意
教学中的创意设计,是对教学中的某些指标如教学内容、结构、方法、手段等,进行创造性的构思、独具匠心的谋划艺术性的处理,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创造性,新颖性、趣味性,并较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的过程的最优化。
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美术教学,是迄今最少“应试压力”的科目,美术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天地中有着最为广阔的自由空间,教师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形象思维力,创新的表现力,多向发展的创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得以完成。创造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是衡量当今美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所以进行”创意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将促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的课目,结合学习的具体实际,针对具体的教学阶段,进行不形式的创意教学设计。
1.改变习惯的用线方式,尝试绘画中的各式线条,培养信心,提高线条表现力。
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先认识线条形状的千变万化,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有赳赳武夫般的粗线,也有窈窕淑女般的细线,有刚正不阿的直线,也有哈腰献媚的折线……线条的表现力更是神奇的,或隐或现,或刚毅或柔弱,或舞蹈般的跳跃,或湖水般的宁静,或春水般的畅快,或冰雪般的凝重,但归根结底,线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线条表现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从画线引导,开始就可培养儿童绘画信心。
任何一个学生,当他毫不困难地拿起画笔来表现时,就是他最开心,最有信心的时候,如何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到他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呢?首先要肯定和强给任何一位学生的涂鸦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而且画得很好,常常带着赞赏的口吻说:“你真棒!”“你能画出这么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