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的抽象思维能力。将文学作品引用哲学教学,启发学生注重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人与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深刻认识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片面性和绝对化,从而正确分析人生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尝试将文学作品引用哲学课堂,用独特的视角考察学生的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借鉴了“实话实说”的节目形式,探讨“早恋”这一敏感但至今困扰师生的话题,在辩论与批判中获得较为科学的认识,从中进一步深刻理会唯物辩证法的科学道理。课外小论文探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网络问题,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三、课前准备:《米洛斯的维纳斯》人手一份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想请大家欣赏一篇文章《米洛斯的维纳斯》。(停顿)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学生高一语文课已经学习过,故非常熟悉。但不知道哲学课上欣赏的目的,因此,饶有兴趣。)那我们能否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它呢?(学生反应热烈)现在,让我们试试吧,找出文章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咱们可以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时间:10分钟)
【讲述新课】
学生小组发言,教师做必要的引导。
参考思路:
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因果联系
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发展;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她是一个美的典型。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与质变
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为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特殊性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
但它是人与世界、他人或者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换言之,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联系的普遍性
因为,正相反,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我欣喜的发现,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了。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米洛斯的维纳斯》所折射出来的充满辩证法的智慧。今天,我们就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唯物辩证法进行一个总结。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内容,不看教材,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
分歧之一
|
分歧之二
|
分歧之三
|
根本分歧
|
唯物辩证法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