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60分)
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多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④没有文化人们已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表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从2008年开始,包括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民族节日都成为法定假日。据此回答3~5题。
3.我们之所以要庆祝民族节日是因为: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今年清明节,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成为很多地方人们寄托哀思的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的发展必须否定传统 B.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C.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D.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变迁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5.2008年3月26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见到访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一行时强调,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教育的特定文化功能有:
①选择文化的功能 ②传播文化的功能
③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培养“四有”公民的功能
A.①②④ B.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针对2008年3月初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一些国外媒体在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时,出现大量失实的报道,这些报道引发了境内外众多网民的抗议。据此回答6~7题。
6.针对西方媒体就西藏“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失实偏颇报道,中国学生创建“反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网站曝光涉嫌虚假偏颇报道的多则新闻、图片及视频截图,引起广泛关注。“反CNN”网站的产生、发展和带来的影响表明
A.旧媒体已经自然而然地消失
B.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C.网络已经取代报纸、广播等方式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7.在日渐清晰的事实面前和海内外网民强大舆论的压力之下,3月23日,德国RTL电视台网站发表声明,承认其有关西藏的报道出现失实,并表示遗憾。但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看到其他媒体的态度。从文化生活角度可以看出,在人们的文化素养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