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内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时政点评教学是指在每一堂课学习教材内容之前,用3――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对最新的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或者是对现实生活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重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教学。从而使时政点评成为一节课的先行,并成为一堂课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不可缺少。由此可见,时政点评教学法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政治课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政治课所学的知识,主要是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来说明现实社会的问题。而政治课不仅要自然地体现出时事性、政治性的特点,它还必然涉及人类发展前景和文明进步以及科学发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学生在进行时政点评的时候,不仅要说明事实本身,而且要进行一定的价值评价,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还是政治课教学的一种本质要求。
【案例描述及分析】
案例一
思想展现起共鸣
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在政治课的时政点评时围绕日本和德国在对二战态度问题上进行了比较并谈出了自己的感想和态度。
首先,她介绍了时事背景:德国总理施罗德8月2日应邀参加了华沙起义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这和6月6日应邀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相呼应,标志着德国对二战侵略历史的真诚忏悔,终于得到了欧洲国家的认同。
但是,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问题的症结在于,日本对二战历史的态度,要么回避,要么故意模糊,甚至明目张胆地翻案,让人感觉不是滋味。
或许这是因为日本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使得日本越来越不满足于只做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为此,日本提出了实现国家正常化的目标,也就是摆脱二战阴影,在军事力量、国际权利义务等方面和世界上其他普通国家一样,可以自主、自立。日本错误地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目前日本所处国际环境来说,回避历史无疑最为有利。 日本对二战历史的模糊认识,无助于亚洲和平,应该引起亚洲各国的警惕。
为此,我认为一个不会反思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它的一意孤行只会让他们失道寡住,而由此相反的德意志民族却是一个能反思的民族,因此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他们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谅解!虽然我不是一个极端的反日分子,但是日本对二战的态度决定了我对他们的极端的看法,如果将来有机会让我选择去国外留学我觉得不会选择去日本,但是我们更应该从日本对战争的态度中学会让自己永远保持清醒,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发展我国的经济,提高我国的实力,从而振兴我们的国家,才能保证我们的国家永远不会让日本欺负。
至此,全班同学一片掌声。
而作为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在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后,提醒学生要客观和辩证的去看问题!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绝对化。
案例二
灵活运用,科学评价
当学习完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原理后,结合高一学过的三大产业,有一个同学联系了社会上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汽车文明作出了如下的评价:“汽车文明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汽车工业同样也是我们发展的核心产业,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任何事件作出合理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判断,同样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确立这样的意识,任何的发展我们都应对其负面效应有足够的认识。”再结合教师的点评使学生明白学习政治的功能和特点,必须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了一种辩证思维的能力。
案例三
时政点评变报道
同学A在第一次时政点评时做了如下描述:
今天我给同学来说一说近段时间发生的国际、国内十件大事:(1)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雅典闭幕,中国代表团获得了32枚金牌、17枚银牌和14枚铜牌的辉煌成绩历史性地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二。(2)2004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名公布,我国又有4家公司进入其中。在过去10年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从3家增加到目前的15家。(3)2004年7月20日,第七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本次会议是新世纪全国侨界的第一次盛会。(4)北京时间2004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5)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权建成并投入使用。……
然后就说今天的时政点评到此结束。虽然教师会对这次时政点评进行简单的总结,但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很不成功的时政点评。
时政点评教学往往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把黯然失色、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和活泼,使学生讲出自己的心声,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能够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案例一,通过对日本和德国在对二战的态度反思问题中的比较,进行深入的分析,动之以情,增强了感情色彩。学生在参与评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感情,并强加主人翁责任感,不仅学到了时政知识,又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案例二中的同学以学生最关心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汽车产业的发展为话题,进行旁征博引,一上课就紧紧地吸引了同学的注意,然后峰回路转,强调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用绝对的观点看问题,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接受辩证的观点并不是理论上的观点,可以在生活当中灵活运用。
但是时政点评教学利用不当,也会像案例三中的学生那样,仅仅把它当作时政播报,罗列了大量的时政材料,却没有自己分析和评价,更谈不上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点评,使之变成了枯燥的新闻报道,从而使课堂里出现了沉闷的气氛。为此,在进行时政点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安排非常重要。具体策略如下:第一,由科代表负责安排每节课进行时政点评同学的顺序,一般一学期每位同学都能点评一次;由科代表主持每节课的时事点评,每节课进行时事点评的同学为1――2人。第二,要求学生进行点评时不能是简单时事的罗列,而是要结合教材的观点谈时事,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如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观点看问题,从而使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逐渐变成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使学生在语言的使用上,政治术语用得比较恰当,看问题也比较理性。第三,要求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并能站在讲台上进行,而且必须要对时事进行评价,发表自己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这实际上是对具体的时事内容进行概括的过程发表评价,这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特别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还经常会发生争执,有时学生会要求教师再多给些时间来谈论时事问题。第四,时政点评教学中仍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虽然时政点评的活动主要是由学生组织和参与的,但还是需要教师发挥如下作用:(1)培养好科代表。要求科代表做好组织工作。即在时事点评后,要对点评的同学的态度、选择题材等作出肯定或否定;组织同学参加评论或讨论。(2)在教学中把学生刚刚点评过的时事内容,信手拈来,使之成为教学中的鲜活案例,活跃课堂气氛。(3)对重大的时事问题进行点评。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如何关注现实问题。
时政点评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授课方式,正逐渐被广大政治教师所接受。时政点评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资源多、信息广;材料真实、帖近生活,及时调整、评价丰富。学生学会的不仅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有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可贵的思想方法。时政点评教学不仅从手段、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更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师生关系赋予了新的含义。
但是时政点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学生理解的错误,及准备的不充分,把它当作一种义务来完成;还有学生过分依赖讲稿,没有了随机应变的能力;最重要的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只参照不分析,只讲解不点评,更不用说要他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从而
达不到时政点评教学的要求和应有效果。所以,我们在致力于运用时政点评教学为学生提供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