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谐是一种美,把中学和谐教学引入中学政治课堂之中,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前氛围、出示和谐的教学目标、进行和谐的艺术精讲、进行和谐的艺术精讲、组织和谐的自主探究、实施和谐的研究性学习、激活和谐的评价机制等形式构建中学政治和谐课堂,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轻松活泼,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智慧与信心,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和谐;中学政治和谐课堂;探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是:(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和谐是一种美。“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把中学和谐教学引入中学政治课堂之中,竭力构建中学政治和谐课堂,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轻松活泼,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强了智慧与信心,提高了素质和能力。
一、营造和谐的课前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知识准备”中的“身心放松”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未能的特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身心放松,为学习准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如我在讲述“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时,播放歌曲《大中国》,优美、流畅、豪迈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在歌声中,我问道:“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学生们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我又及时导入新课:“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真是多,景色也不错。”这句话讲得多好呀!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共同劳动、生息、繁衍,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统一、富强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那么我们56个民族的基本状况是什么呢?他们是怎么样共同创建我们伟大祖国这一美好大家庭?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框的内容”。歌曲等“身心放松”方式紧紧扣住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身心特点,有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经过这样的热身,学生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学习热情普遍增高。
二、出示和谐的教学目标——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
出示和谐的教学目标是和谐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强调每节课教师应该指导出明确而具体教学目标,目标由教师提出,用小黑板或投影或挂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可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目标出示法”,有书写、口述、耳闻、眼观、笔画、规律点拨等。目标出示的时机也是灵活多样,有的在导学阶段,有的在课后、课中或逐个出示。对话课在课前出示目标,使学生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以便操练。如我在教学“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时,先出示一幅漫画,漫画的大意是:英国大主教、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正在向他的学生讲授“存在即被感知”这一命题时。谁知他的学生反问贝克莱:当你没有出世之前,也就是你还没有感觉的时候,你的生身父母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贝克莱说:该死,这正是我所不能回答的!当这幅漫画一出示,学生即刻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教学目标也同时展示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所以说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多样地出示目标,以期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进行和谐的艺术精讲——使学生乐学
和谐的艺术精讲政治教学内容时,要求“精讲活练,善于运用纲要信号”,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地使用艺术手段,这样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情感的和谐教学氛围,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很好地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使中学政治教学显得生动形象。比如,我在教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课前,先制作了CAI课件。在教学中,随着电脑敲出一列列清晰的提纲,一张张详实的数据图表,一段生活气息浓厚的农业录象……并配以适当的讲解,学生的身心已自然地融入其中。尤其在练习环节,当学生报出正确的选项时,电脑中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感受着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在艺术精讲中,可将生活经验编绘成小故事,画成简笔画,用多媒体展示出,在不知不觉地师生回答和学生的小组讨论中,把学生带入教学内容的学习。
四、组织和谐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
组织和谐的自主探究的操作过程是:精选材料------呈现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评价针对所学知识,设计一组或几组有梯度的问题,可以是新闻播报、要闻透视、热点讨论,也可以是问题解答或课本内容等等,要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思考,发展自己的新环境。如: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评价学生等等,这一做法培养了学生自察、自信、自主的精神和勇于进取,不畏艰难的刚强性格,敢于探索的坚强意志。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心境,由此引导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参与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再如我在讲环境问题时,呈现这么一组问题:(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可以改善那里的现状?(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兼得吗?通过由问题而引发的争论,彼此间的合作考查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润物细无声中引领学生学会了学习与合作,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了基础。
五、实施和谐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营造中学政治和谐课堂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知识的基本前提。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必须开展以理论为指导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我曾要求学生就在市场经济中调查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岗再就业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