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通过教学来实现呢?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各位同仁已经谈了很多,我认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转变是关键。
政治新课程同样强调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发生根本的改变,使课堂变为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生命力。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政治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实现三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一,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有主见的学习。它抛弃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重视了学生的经验和体会。现在的中学生是在电视机和互联网前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面较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不再畏师和唯上,且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中学政治课的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重视用自己的经验和信息为背景来分析问题,对各种社会问题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认识社会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对这些社会问题的个性化理解,不要把教材中的既定结论强加给学生,但也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指点。
第二,变学生的单独学习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分小组为单
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它强调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它将班级与小组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来看待,将教师与学生作为社会中的角色来看待,将有目的、有计划的人际交往作为社会活动。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事物,学会与别人的交往与沟通。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中的成员应恰当地分工,搜集资料,相互讨论交流。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一个适合时代的主题,并起好指导作用。
第三,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探究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教学不能掩没学生的天性。我们要大力提倡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获得体验和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景或一个案例,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采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和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但也要作好学生自主探索面临困惑、挫折和失败的思想准备。所以,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要关注对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能力的把握,否则可能效率比较低。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其次,政治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从来没有差生,只有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学习得法,事半功倍,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则事倍功半。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学生从题海战术、苦耗时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享受快乐的人生。
那么,中学政治课的学习,有哪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呢?
1、抓主要矛盾法
【释义】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同时有许多内容要我们去理解,去掌握。我们集中力量抓住每一章节内容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内容的学习方法称之为“抓主要矛盾法”。
这种学习方法在政治课学习中应用较广,效果也较为理想。因政治课的特点是:内容多,思想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多,确实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不少疑难之处。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指望考试中背一背,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
【示例】我们在学习《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时,觉得这课内容较多,且抽象、深奥。当我们知道这课起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内容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商品、价值、价格、价值规律这就像一根主线,贯穿在各章节时,且当我们把握了这些重要问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这一课内容就被我们完全掌握了。
2、调查法
【释义】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方法称之为调查法。
【示例】我上“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重点讲解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和伟大意义,要求学生作社会调查,调查一下本村和自己家庭的变化。
学生普遍的调查结果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村没有一幢楼房,“改革开放前,住的是又矮又暗的破平房,改革开放使我家和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家家造起了新楼房,现在是‘穿的新衣住的楼,彩电冰箱样样有,来了亲戚和朋友,冷盆热炒一台头’”。通过调查,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现在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我们家乡建设得更美丽。这样教学的目标就完全达到了。
用调查法学习政治课使学生尝到了甜头,大大提高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并且提高了思想觉悟,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使学生把学到的政治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3、寻觅规律法
【释义】通过对政治课诸多原理的学习,使自己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探求相关原理的规律的学习方法称之为“寻觅规律法”。
规律是指事物内部本身固有的必然联系。不论是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事物彼此之间都有联系。通过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分析,从中找出其规律的东西,有助于我们学习。
【示例】同学们在学习唯物辩证法时,已经掌握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也就是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互相转化。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阶级矛盾就降为次要矛盾。根据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我们就可以根据“寻觅规律法”帮助我们较好地掌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
但是要注意的是,所学原理之间有规律可以寻觅,而不能牵强,不然就会把互不相关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则寻觅的规律也不正确;寻觅的规律要能指导自己的学习,由点带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4、利用谚语加深记忆法
【释义】运用民间的谚语说明一个基本理论,从而加深自己对这一原理记忆的学习方法称之为“利用谚语加深记忆法”。
【示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这些都是说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如“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都是说明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说明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而“白马非马”说明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原理。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蚁穴溃堤”……这些都是说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应当说在我们周围,看到的、听到的谚语有许许多多,只要我们有心,把这些谚语记录下来,整理成句,然后应用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之中,就能加深我们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能利用谚语,加深对新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这样不仅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并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5、对比异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