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研组

教学论文

学科建设 >>政治教研组 >>教学论文

时政演讲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来源:陈希装|编辑日期:2009-10-26 10:12:19|点击数: |发布:41

【摘要】本文从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角度来阐述应该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我校政治教研组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在政治教学中开展时政演讲;同时阐述了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开展时政演讲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时政演讲 政治教学 运用 探析
21世纪,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型、全面发展型、终身学习型的世纪,我国在应试教育盛行多年后终于提出要在我国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应该说素质教育的推出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的,也是符合国际潮流的。在21世纪初,我国一些省市率先进行教材改革,推出全新的素质课程,为我国的素质教育铺下基垫。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政治课,在我国的这一轮素质教育中尤其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往往由于重理轻文忽视政治课的作用,课堂上出现了其他各种与政治课教学无关的现象,导致政治课上出现了缺失主体的现象,这与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政治教师普遍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政治课堂课教学主体性缺失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同时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对政治课的看法,笔者觉得政治课堂中出现主体缺失的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政治教师尚未改变角色,没有建立创新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教学观念,同时还有许多教师仍然也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中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2.学生主体之间缺少有效交流,缺乏对政治课的理性认识。当前由于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彼此间基本上不会交流对政治课的认识与感受,至今仍停留在感性层面,觉得政治课上学的全是一套枯燥乏味的理论。
3.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尤其是心与心的交流。由于政治课是辅课,学生普遍不重视,而教师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己也表现的不够重视,不像其他学科一样经常会与学生进行沟通,情感交流。从而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参与讨论,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鉴于政治课在新课改中的重要德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针对我们学生在政治课上的表现,我们教研组经过商量,认为当前的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知识面也较广,但分辨是非能力尚较弱,决定在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演讲,将当前时政热点与政治课本理论结合起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使政治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时政演讲的作用
1.时政演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时事教育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家早已明确地颁布在课程标准中。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判断分析,明辨是非,不至于在纷乱的外界环境中迷失自我,这是时事教育的目的之一。政治课上用时政小演讲把时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也改革了课堂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是课堂结构创新的一个尝试。
2.时政演讲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堂课下来,教师自己口干舌燥,感觉身心疲惫。而学生一堂课听下来也倍感吃力,精神得高度集中,稍不留神就不清楚老师讲到哪里了,这使得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了兴趣。而我们采取课前3-5分钟的时政演讲,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有参与的义务,从而促使他们能积极收集最新新闻并认真准备。同时在准备新闻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将新闻与政治教材相关理论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结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3.时政演讲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也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直以来,学生向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觉得学习就是自己的唯一,是自己的全部,天下大事与己无关。课前开展时政演讲,有利培养学生看新闻的习惯,促使学生能主动关心时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多数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甚至欠缺最基本的表达能力。3-5分钟的时政演讲,能克服学生的一些缺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胆量,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
4.时政演讲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
我们的学生由于繁忙的学业而无瑕顾及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显得知识面比较狭窄;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又有着极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能在课堂上知道有关国内国际大事,通过教师的分析与自己的理解,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应该说课前开展时政演讲满足了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促使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有价值的新闻消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课堂上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开展时政演讲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某种预期目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很容易走进误区,偏离开展课前时政演讲的本意。
三、走出时政演讲教学的误区
1.重内容而轻德育。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滑坡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当代中学生,教师在进行时事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德育的教育。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时政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当前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就事论事,没有就当前发生的热点与焦点与书本理论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就丧失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偏离了时政演讲的本意,也使得时政演讲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2.没有进行有方向性指导。应该说当今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是学生由于时间紧张,同时也有相当学生缺少敏锐的观察力,从而不能从中挑选有价值的时政新闻进行演讲。而教师往往只是布置任务,其他事情便一概不管,只要学生上课前能完成任务就行,而不管这任务完成的是否出色。
3.时事演讲缺少客观性,带有浓厚的个人情绪。时事教育必须讲究科学性,分析国内外大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防止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以道听途说或个人的片面观点随意传授给学生。有些教师在时政教学中,对某些事件带有自己的个人情绪,而忽视了整个事件的客观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现了偏差。
时事演讲中注意避免以上一些误区,同时采用恰当的方法,才会使时事演讲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注意选择符合实际状况的方式开展,以确保时政演讲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
四、如何有效运用时政演讲
1.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开展时政演讲的目的一个是要增加政治课的生动性与有趣性,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是要让学生学会筛选有价值的新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所讲新闻,懂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理解所讲新闻。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在课前给学生方向性指导,在学生演讲后能进行适时的点评,不能偏离方向。我们在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时,一般对当前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会事先给学生一种指导,引导学生应该选取哪些内容,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段新闻,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
2.对学生课前演讲的要求要明确。我们的学生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他们对时政演讲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会认真对待,但也有少数学生态度不够端正,常敷衍了事。一种是会出现上台来根本不是演讲什么时政新闻,而是随便的一则消息甚至是笑话;另一种是临时拿着一张报纸漫无目的的上台应付了事。所以,我们对学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