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活动都纳入教师预先制定的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习过程,忽略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是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学生参与研究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这里的“研究”,并不是科学研究意义上的“研究”,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定位在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出问题、寻找资料、进行假设、获取证据,遇到困惑,请老师指教,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它更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并将过程中的感悟、体验作为追求的结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关注于现成的结论。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也应该积极地寻找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从而建立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可以有以下四种实施方式:
1、课题研究式。这种学习方式依托于本学科的知识内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它的研究对象广泛,可以是生活问题、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新闻等。
付诸实践,在哲学常识“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在当今社会中,老实人吃亏吗”、“人生态度对个人走向成功的影响”、“中学生人生态度调查”、“中学生创新意识调查”等主题研究。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依据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英特尔未来教育”提供的是自主、创新、合作、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
实施步骤如下:
(1)教师提出相应的单元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课题可以是从教师确定的内容中选择,也可以是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在课题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坚持从易到难的原则。
(2)教师向学生介绍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有关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分组合作,成员积极参与;每组有成果作品,即一份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网页,一篇论文或调查报告。课题研究结束后,主要从研究过程、合作情况、研究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研究案例,让学生有相应的参照标准。教师在展示案例时,要给学生指出本案例存在的优缺点,以给学生正确的导向。
(4)课题研究结束后,评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起到激励和互相学习的效果。
2、主体演讲式。对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焦点问题、已有的结论及其他课外材料,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品头论足、评价鉴赏,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重在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社会见闻或所闻所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前由两位同学轮流登台进行演讲。演讲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演讲结束后,由学生对其点评。这样不仅锻炼了演讲同学的能力,也能激发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演讲中,有同学能提出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话题,如“学生应怎样正确看待‘出风头’问题”;有同学能提出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提出要解决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诚信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信用制度;有同学能运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对已有的结论做出正确的修改,如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将其修改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指导”。参与演讲的同学自己也能积极参与对演讲的点评,同学之间有时还能形成观点的激烈交锋,由此,多几分理性,多几个视角,多一些成熟。
3、问题争辩式。这种方式是让学生对课本中或课外材料中存在争议的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阐明理由,在争鸣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可以由教师提出焦点问题,或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研究、讨论价值的焦点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研讨、探究、辩驳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我们学到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时,由于受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以及拜金主义的影响,许多同学在思想中存在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是金钱的错误观念。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学生思想中的错误观念,我们组织了能否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尺度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不仅参与辩论的同学唇枪舌战,以犀利的语言阐明各自的观点,而且班级中很多作为听众的同学也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论点。
问题争辩式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因此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4、情景问题模拟解决式。这种学习方式即由教师提供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已获得知识来设计并解决具体问题。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这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的比较广泛,可以指导学生面向生活,回归生活,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拓展教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融入某一社会角色也能启发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明白不同社会角色的使命,从而更好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类情境:如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生价值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包括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的自我人生设计。在经济常识的学习中,可以尝试提供三种问题情景,即①成立一个公司,围绕如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设计公司的经营方法、经营理念等;②假设让你当某村的村长,设计如何带领全村走向富裕;③调查你认为经营比较成功的一个公司,总结其成功经营的主要原因。
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学生已有知识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立刻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了非常新颖的有创意的方案。通过研究性学习成功开启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智慧大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让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及具体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拓展和延伸政治学科知识,培养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较好地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