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教研组

生化资源

学科建设 >>生化教研组 >>生化资源

家猫是如何起源和“驯化”的

来源: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编辑日期:2010-06-27 08:26:51|点击数: |发布:45

家猫的进化还在继续,现在的家猫可能即将跨越前所未有的演化变革门槛,成为一个多物种的复合体,它们的未来不可估量

  时而疏离冷淡时而蜜意柔情,时而恬静似水时而野性难驯,时而令人恼火时而可人讨喜———猫咪喜怒无常,却是最讨人欢心的宠物。在世界范围内,在人群中安身立命的猫超过6亿只。尽管我们对这种动物很熟悉,却仍无法参透它们的来历。我们驯化其他野兽,是因为它们身上有奶、肉、毛,或有劳力可供使役。在我们的生息劳作中没有贡献一口食物一丝气力的猫,又如何能成为家里司空见惯的固定“摆设”呢?

  长期以来学者们都认为,大约3,600年前,古代埃及人开始畜养宠物猫,他们是最早驯化猫的人类。然而,最近5年来的遗传学和考古学发现改变了这幅图景,催生出一系列新视角,洞悉家猫的世系(ancestry)以及家猫与人类关系的演化。

  家猫摇篮

  家猫的起源地问题具有挑战性,原因有很多。虽然很多研究者怀疑,家猫的所有品种都是野猫(Felis

  silvestris)这个单一种的后代,但他们无法证实这一点。此外,这个种的分布范围并不局限于地球上的某个小区域。它的种群众多,从苏格兰到南非、从西班牙到蒙古,整个旧世界(指东半球,即欧、亚、非、大洋洲,尤指欧洲)都遍布它的足迹。直到不久前,科学家仍无从断定,到底是哪个野猫种群进化成了今天的驯养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猫。实际上,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于埃及起源说的其他假说。他们认为,猫的驯化发生在几个不同的地区,每个地区都演化出了一个不同的品种。但一个事实却让人们对这种观点生疑:我们很难区分不同种群的野猫,甚至很难从野猫群中识别出被称为鲭鱼虎斑猫(mackereltabbycat)的野生驯化猫,因为它们的皮毛上都有一样的弯曲条纹。它们之间能自由交配的特性,更是模糊了各个种群间的界限。2000年,本文作者之一德里斯科尔开始着手解答这一难题。他收集了非洲南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中东979只野猫和家猫的DNA样本。因为野猫一般都会终身守卫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所以德里斯科尔预期,野猫种群的基因组成能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随地理分布呈现差异,但变异速度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如果凭借DNA能将各地区野猫的土著种群区分开,而家猫的DNA又与其中的一个种群具有高度相似性,那么他就有了清楚的证据,确定驯化从哪里开始。

  在发表于2007年的遗传学分析中,德里斯科尔、本文的另一位作者奥布赖恩及同事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两类DNA上,它们是分子生物学家用来区分哺乳动物子群(subgroup)的传统工具。这两类DNA,一类来自线粒体,完全遗传自母系;另一类是通常所说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s),也就是细胞核DNA中短而重复的序列。他们运用设计好的计算机程序,基于以上基因特征,评测了这979只猫的世系。他们还特别测定了每只猫与其他所有猫的DNA相似度,并把拥有相似DNA的猫划归一组,接着求证同组的猫是否大多生活在同一地区。

  计算机评测结果表明,野猫有5个遗传聚类(geneticcluster),或者说5个世系(lineage)。其中的4个世系与4个已知的野猫亚种对应得相当完美,而且确实生活在4个特定的区域:欧洲野猫(F.s.silvestris)生活在欧洲,荒漠猫(F.s.bieti)在中国,亚洲野猫(F.s.ornata)在中亚,南非野猫(F.s.cafra)在非洲南部。第5个世系不仅包括了分布于中东的野猫亚种非洲野猫(F.s.lybica),还包括了样本中数以百计的家猫———来自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纯种或混血家猫。实际上,从以色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偏远沙漠采集的非洲野猫DNA样本,与家猫从遗传学上根本无法区分。家猫在所有野猫类群中仅与非洲野猫归为一组,说明家猫的老家只有中东一处,而非另外那些野猫经常出没的场所。

  一旦我们弄清了家猫从哪儿来,下一步就是确定猫被驯化的起始时间。随机遗传变异的发生速率比较稳定。通过调查变异随时间的累积量,遗传学家就能估算某一特定演化事件的发生时间。但这种所谓的分子钟走得有点儿太慢了,很难精确追溯距今较近的时间段,比如说过去10,000年。不幸的是,猫的驯化可能正好落在这个时间段内。于是我们转而埋头于考古记录中,以便精确定位人类驯化猫的原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最近的一项考古发现确实蕴藏着特别的信息。2004年,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吉恩—德尼兹·维涅(Jean-DenisVigne)和同事报道说,他们发掘出了人类将猫驯养为宠物的最早证据。发现地位于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一具9,500年前性别未知的成人遗骨被端放在浅浅的墓穴中。各色各样的物品———石器、成团的铁锈和成把贝壳陪葬在遗骨周围。在同一个狭小的墓坑中,离成人遗骨仅40厘米处,居然有一只8个月大的猫的遗骸。猫头冲西放置,与人的摆放位置一致。

  猫不是地中海岛屿上的土生种,因此,必然有人乘船将它们带到了这一地区,而且它们极有可能来自于邻近的黎凡特海岸。把“猫的输入”和“人猫合葬”这两项事实综合起来考虑,我们就可以说,在10,000年前的中东地区,人和猫已经结成了一种特殊的、有意义的联系。这个地区正好与我们的基因分析得到的起源地相吻合。如此看来,猫的驯化恰巧始于人类在中东新月沃土地带建立第一个定居地之时。

  猫鼠博弈

  一旦确定了猫驯化之初的地理位置和大致年代,我们就可以回归那个老问题了:为什么人和猫会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关系?大体来说,猫不是驯养动物的理想候选者。大多数驯养动物的祖先都是群居生活的,群体有明显阶级性(人类无意中利用了动物群体的这种阶级结构,取代了它们中“领头羊”的地位,从而对整个有凝聚力的群体实行更有效的控制)。这些群居动物早已对“摩肩接踵”的处境习以为常了,所以只要食物充足有地方可呆,它们就很容易适应狭小的空间。

  相反,猫是个独来独往的猎手,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对同性同胞很不客气(狮子却是个例外)。另外,大多数驯养动物都以分布广泛的植物为食,猫则是专性肉食动物(obligatecarnivore),很难消化肉类以外的任何东西———实际上,猫已经完全丧失了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无法品尝甜味了,而肉在人类为驯养动物准备的食谱中相当罕见。至于猫对人类有什么用,我们只能说,猫都是些不听话的小东西。猫的这些特点说明,与其他被人类列入驯养名单、被迫执行特殊任务的动物不同,猫很可能是自愿与人生活在一起的,因为它们在人类这里看到了机遇。

  9,000年前-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新月沃土的早期人类聚居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向一切懂得变通又具有好奇心(或者胆小而饥饿)的野生动物开放,任它们开发探寻。家鼠(Musmusculusdomesticus)就是其中一种。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人类最早的野生谷物窖藏(约10,000年前)中,就能找到这种起源于印度次大陆的啮齿动物的残留物。虽然它们在野外敌不过本地的野生鼠类,但当它们把窝挪到人类的家中和粮库里时,却发展壮大起来。

  毋庸置疑,对猫来说,家鼠是个很大的诱惑;城郊的垃圾堆也对猫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那里资源丰富,这些猫科动物全年都能在此觅食。这两种食物来源都促使猫去适应与人为伴的生活。用进化生物学的术语来说,自然选择更偏爱那些能与人共存的猫,因为它们拥有垃圾和老鼠这样稳定的食物来源。

  久而久之,在新月沃土地带,与人类主导环境融合得越好的野猫,就越“猫”丁兴旺。总的来说,在猫的驯化中,这个新生态位(niche)的选择机制占主要作用,但猫与猫之间的生存竞争仍左右着它们的进化,并限制着它们的顺从度。当然,由于这些原始家猫基本上得自谋生路,所以它们捕捉猎物和翻拣残渣的技巧依旧娴熟。时至今日,大多数家猫还是“自由公民”,不依靠人也很容易生存下去———全世界城市乡镇中数量众多的流浪猫就能证明这一点。

  考虑到小猫造不成大破坏,人们也就不去计较猫的如影相随。当人们发现猫能够消除鼠患和蛇患时,他们还可能鼓励猫的这种行为。另外,猫身上恐怕还有其他动人之处。一些专家认为,某些野猫可能正好拥有一些特征,使它们能够与人发展出亲密关系,并适应这种生活。相较于其他猫,这类猫有着大眼睛、扁平脸和高而圆的前额———伶俐可爱的相貌能吸引人去喂养它们。所以,一些人十之八九只是看小猫咪可爱就把它们抱回家驯养,让猫开始在人类的火炉边占据一席之地。

  为什么非洲野猫才是惟一被人们驯化的野猫亚种呢?种种证据表明,欧洲野猫和中国山猫这样的野猫亚种都很难与人相处。其实仅仅这一点,就可以排除这两种野猫进入人类家庭的可能性。南非野猫和中亚野猫比较友好,在合适的环境下可能很容易被驯化。但非洲野猫因为生活在人类最初的定居地附近而占得了先机。随着农业文明的火种从新月沃土地带向外撒播,非洲野猫被驯化的后代也占据了每片新区域中相应的生态位,有效地关闭了新区域中本地野猫的驯化之门。如果近东的家猫从未抵达过非洲和亚洲,那么这些地区的本土野猫或许也会随着城市文明的兴起,被带入村镇和家庭。

  猫神的起源

  从中东的野猫到人类亲密的家庭伴侣———这个过程经历了多久,我们不得而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动物能够被快速驯化。在一项开始于1959年的著名实验中,俄罗斯科学家采用高强度的选择育种,仅用40年时间,就从野生狐狸中选育出了驯化的银狐。然而,新石器时代的农民家中既没有门板也没有窗玻璃,即使他们想干预猫的繁殖,恐怕也无能为力。因此,我们似乎有理由这样说:人类对猫的繁殖、对可能存在的家猫与野猫的杂交几乎没有施加影响,使家猫历经了上千年才发生形态变化。

  尽管我们对猫驯化的具体过程知道得仍不确切,考古学证据却一直都在为解释这一过程添砖加瓦。除了塞浦路斯的发现外,以色列的考古遗址出土了一颗猫的臼齿,年代大概为9,000年前,这是人与猫“结成联盟”第二早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