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教研组

教研活动

学科建设 >>生化教研组 >>教研活动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探索 ——记宁波市直属高中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

来源:生物组|编辑日期:2020-09-28 15:07:19|点击数: |发布:洪伟源

 924日下午,宁波市直属高中生物学高一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在鄞州中学顺利开展。两位直属高中教坛新秀——鄞州中学的金浩良老师和效实中学的吴依妮老师,他们分别带来了《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两节展示课。


研讨会现场

 新课标强调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思维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方面,而模型与建模则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金老师的课堂最大的亮点就是“模型与建模”。金老师借助模型的不同用途在课前设计制作了不同特质的示范物理模型。其一是可拆分的伞藻模型,该模型便于学生在展示实验设计方案时对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其二是可变形的染色质模型,该模型的可变性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生物学概念,体会细胞中某些结构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在金老师指导下,学生们也以小组合作形式制作了细胞核的物理模型。这个环节也将整堂课推向高潮,学生踊跃展示,创意无限。当然,这堂课整体设计思路也十分清晰,根据学情从探究细胞核功能入手,再剖析细胞核的结构,有助于充分落实结构功能观。


金老师指导小组讨论
       
金浩良老师展示染色质模型                       学生制作的模型

学生讲解实验设计方案

学生展示细胞核模型

 吴老师整堂课以分析新冠肺炎病毒抗体这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为主线,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器以及各种细胞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课堂中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代表发言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建立生命的系统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节课尾声中渗透了社会责任意识。吴老师引导学生就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状况发表看法,进而总结出,正如细胞这个小世界一样,人类社会要高效有序运转也与各部门合作分不开,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立足都要有自己的一份责任。


吴老师在讲解

 课后,市教研员王卫国老师主持了教学研讨会议。宁波市名师虞驰老师和姜山中学的王林华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他们对两位开课老师就新课标的理解和新教材的解读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两堂课都较好地落实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同时也从设问技巧、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虞驰老师点评

王林华老师点评

 最后,王卫国老师对近期新教材课堂教学调研结果向老师们做了反馈并提出了宝贵意见。王老师建议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尤其是教材中容易被忽视的图表、旁栏信息等细节性内容,同时强调课堂教学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课堂学习目标并重视教学评价,也要做好备课组建设,群力群策凝聚集体教研智慧,以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和核心素养落实。


王卫国老师总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