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

文海拾贝

学科建设 >>语文教研组 >>文海拾贝

收音机的命运

来源:张燕萍|编辑日期:2009-12-07 12:58:47|点击数: |发布:35

记忆中最早的一只收音机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父亲从上海带回的,那还不叫收音机, 叫半导体。

它是长方形的,体积不大,外壳是黑色的,结构很简单,只有选台、音量、开关三个按钮。它站在桌子上,俨然一个骄傲的公主。村里有半导体的人家很少,买来那天,小小的屋子坐满了邻舍隔壁,都对这个匣子充满了好奇。它能够唱戏、讲故事、说新闻,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仿佛一下子就拉近了。有了这个宝贝,很长一段时间家里都热热闹闹的,那段日子感觉很快乐。

我读初中时,父亲又买了一只录音机,可以收听电台,也可以听磁带,功能又多了一个,很快录音机成了我们的新宠,原先的半导体不知丢在哪里了。这架录音机是银色的,很魁梧,个头很大,我们都觉得挺气派的。父亲买的磁带不多,多听就觉得没什么味了,后来,我就到同学那儿借。初中在镇上读,见的世面自然也多了,才知道家里的录音机其实很土,真正好的一般都很小,样式又很别致。

等我高中毕业,这架录音机“年事已高”,差不多全线崩溃了。父亲拿到修理店修理了半天,拿回来后,它又变成“半导体”了,只能收音不能放磁带。况且家里又新增了电视机,从此它就只能孤独地躲在墙角了。

有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单放机,经常可见年轻人两耳塞着耳机,嘴里念念有词的。父亲也给我买了一只,作为上大学的礼物。他买单放机的用意很明确,要我好好学外语,可惜我外语没学好,歌倒学了不少。这只单放机陪了我整整四年,毕业后,弟弟又去上大学,单放机就留给他了。

收音机的命运受到严重打击的是出现了VCD以后,它就基本上“退休”了。那时流行卡拉OK,它能让人尝尝做歌星的滋味,有画面有音乐,比录音机又先进了不少。晚上,经常会从别人家里飘来一阵阵歌声,大多唱得不够流畅,处于练习阶段,有时甚至有些“呕呀嘲哳”,对耳朵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不过,心里还是挺羡慕的。不久,也尝到了做歌星的滋味。刚买来时,大家的兴趣很浓厚,一个个跃跃欲试,尽管唱得不是很准,但唱的时候,摇头晃脑的都很陶醉,仿佛自己就是一歌星了。父亲喜欢唱京剧,什么“打虎上山”之类的唱得有板有眼,不时博得大家阵阵喝彩,父亲也就唱得越发起劲了。那是他们年轻时的流行歌曲,母亲也会唱,于是我们就怂恿他们对唱……房间里溢满了优美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

等有了电脑,因为它集诸多功能于一身,于是收音机就真正被淘汰了,尘封在角落,不再被理睬。我工作后买的一只录音机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多年未用,似乎“嗓子”有些谙哑。为了让它发挥“余热”,我就放一些儿童故事磁带,儿子听得浸浸有味,每天抱着它不放。这也许是收音机最好的归宿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