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燕萍|编辑日期:2009-12-07 12:55:26|点击数: |发布:35
不知不觉,时间老人又走到了“六一”的跟前。
读小学时,每到“六一”儿童节,学校就会安排我们到镇上看一场电影,至今还依稀记得看过《赵一曼》、《泉水丁冬》、《小兵张嘎》等等。
这一天终于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像过节,似乎都“精心”打扮了一番,一色地穿上白衬衫、蓝裤子,白跑鞋,就像要举行歌咏比赛。这可是我们最好的行头了,我那件白衬衫的前襟叫表姐绣了两排玉色的小花,煞是好看,白跑鞋是头几天就洗干净的,六一节那天再穿起来,鞋头不够白的地方用粉笔涂了几笔,崭新崭新的。就这样,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镇上走去。
从学校到镇上大概有十多里地,但对我们这帮每天与田野打交道的人来说,算不了什么。我每天要到临村的小学上学,中午回家吃饭,一来二去,每天要走十几里路,都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大家边走边说笑,性之所至,与好友摘几朵路边的小花,掉队了,赶紧小跑,追上“大部队”。很快到了镇上,各色摊点吸引着我们,眼睛都忙不过来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挤一挤着实也是一种享受。还没等我左顾右看地瞧够,老师已经在前面催了,大家快走,电影就要开始了,于是,慌忙紧跟队伍,浩浩荡荡朝电影院进军。像我们这样排着队伍走几里地来看电影的还真不少,门口一拨一拨的都是,红扑扑的小脸上都透着一股子兴奋。看完电影,我们经常会去买一包瓜子吃吃,一角一包,买瓜子的老人用旧报纸的一角把瓜子包得尖尖的,像一个小小的粽子。回去时边走边嗑瓜子,那十里路很快又被打发了。
等到我们被告知不能参加“六一”儿童节了,才猛然发现童年已悄悄地离我们远去了。以后到镇上读初中,偶尔也排队看电影,但当年那种激动的感觉已经找不到了。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想不到前年我又过了一次“六一”儿童节。当时儿子正读幼儿园中班,六一那天要求大人也一起参加,儿子说有很多节目的。我从小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对幼儿园的“神秘”生活挺向往的,于是一口就答应了。
那天,幼儿园打扮得喜气洋洋,教室里挂起亮闪闪的红绿纸,上面夹着一个个小信封,也不知道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接下来节目很丰富,一个接一个。其中有一个,大人与孩子的脚绑在一起走,看谁先到终点,这需要两人的默契配合,平时在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真的走起来不容易,不时有人摔倒,引来一阵阵善意的笑声。后来又猜谜语,原来那一个个小信封里面是很多谜语,记得有一个简单的字谜,一半怕虫咬,一半怕水浇,是什么字?很快猜出来了,是“秋”,得了一份小小的纪念品,儿子拿在手里,开心极了。活动结束,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一个小蛋糕,乐滋滋地回家了。
童年是我们走进人生之路的一个小小的站点,它在一个人的记忆里往往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留给我们的也总是单纯而又快乐的种种小事,它对我们以后的人生之路也会产生诸多影响。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些快乐的儿童节,真好。
上一篇:
下一篇: